拉不下脸求中国,在南海摔飞机后,“尼米兹”号航母掉头回国。   半小时连摔两架舰

波览历史 2025-10-29 10:18:51

拉不下脸求中国,在南海摔飞机后,“尼米兹”号航母掉头回国。   半小时连摔两架舰载机,刚放完“对华释放信号”的狠话就仓促返航,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的这波操作,把霸权撑不起实力的尴尬演得淋漓尽致。   当地时间10月27日,美媒确认这艘即将退役的老航母已掉头驶向华盛顿州母港,只留下一架P-8A反潜巡逻机在文莱沿海徒劳盘旋,即便知道中方有能力帮忙打捞坠机,也始终不肯低头求助。   这艘1975年就服役的航母,本该在港口安度最后的时光,明年4月它就将正式进入退役流程。   可美军实在没人手,“卡尔·文森”号被调去了红海,剩下的航母不是在维修就是状态堪忧,11艘现役航母里能正常部署的只剩4艘。   于是,这艘带着50年舰龄、核反应堆故障率比刚服役时飙升三倍的老舰,被迫在今年3月从西海岸出发,先在中东耗了7个月,10月17日又马不停蹄闯进南海,硬撑着要当“威慑门面”。   10月26日下午的南海,成了这场“硬撑”的破局点。2点45分,一架MH-60R直升机刚起飞就栽进海里,3名飞行员侥幸获救。   仅仅半小时后,一架F/A-18F战斗机也失控坠海,2名飞行员弹射逃生。这两架战机加起来值一个多亿美金,按照美军标准,都算最高级别的严重事故。   这还不是第一次,今年5月,“杜鲁门”号航母一周内连摔两架F/A-18,调查结果直指装备故障和人员疲劳。   更早之前,同一艘航母还曾因紧急转向让战机滑落坠海,短短半年,美军在海上摔掉的战机比很多国家一年的训练损失都多。   美军的窘迫早藏不住了。为了让“尼米兹”号撑完这次部署,去年返厂维修时,90天的工期被压缩到45天,40%的非紧急维护项目直接取消,其中就包括与舰载机起降相关的引导系统升级。   零件供应更是乱成一锅粥,2024年舰载机零件交付延迟率接近四成,F/A-18的发动机叶片、MH-60的传动齿轮,经常得拆停飞装备的零件来应急。   连飞行员的训练都在缩水,2025年他们的年均飞行时长只有129小时,平均下来每个月连11小时都不到,连安全标准线的一半都没到,应急处置这类关键科目更是砍了近四成。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早把美军的底气耗光了。事故发生后,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可美军连句正面回应都没有。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中方有这个能力。   之前在南海西北陆坡的千米深海,中方用“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潜水器,不仅精准找到明代沉船,还能完整提取上万件文物,对付两架坠海战机的搜寻打捞根本不在话下。   但美军不敢接受,F/A-18搭载的航电系统、MH-60的反潜设备都是核心机密,一旦让中方介入,这些技术底牌可能就保不住。   而且一旦开口求助,之前“耀武扬威”的姿态就彻底崩了,这比丢了两架战机更让他们难受。   于是,就有了P-8A反潜巡逻机在文莱沿海反复绕圈的滑稽场面。   10月28日那天,这架飞机在两个区域盘旋了整整一天,可南海部分海域水深超千米,海流复杂,仅凭一架巡逻机的搜索能力,找到残骸的概率微乎其微。   就算真找到了,没有专业的深潜设备和打捞船,也只能看着战机在海底慢慢被腐蚀。   特朗普倒是急着找台阶,在“空军一号”上宣称“可能是劣质燃油的问题”,可这种说法连美军内部都站不住脚,军事专家早指出,高强度部署导致的人员疲劳和训练不足,才是事故的真正根源。   网友看得通透,调侃美军这是给南海“送装备”,但玩笑背后藏着现实风险。美军虽然没接受援助,却在悄悄加强戒备,P-8A除了搜寻,还在偷偷收集周边水文数据。   特朗普随后登上“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发表演讲,宣布要给日本交付F-35导弹,试图用这种方式挽回颜面。   这种“输人不输阵”的操作,反而暴露了他们的心虚,越是能力跟不上野心,越可能用挑衅来转移注意力。   “尼米兹”号的返航,大概率是它50年服役生涯的最后一次航行。那些沉在南海的战机残骸,或许会比它的退役仪式更让人印象深刻。   美军总想靠航母秀肌肉,却忘了真正的实力从不是硬撑出来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