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日本宣布了 10月28日,日本外务省真的很搞笑!说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是

红楼背疏影 2025-10-29 15:21:55

就在昨天,日本宣布了 10月28日,日本外务省真的很搞笑!说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是在“假装维护自由贸易”。 中国此前刚与东盟签署自贸区3.0升级版,以书面形式明确承诺维护多边贸易;而日本在同期东盟峰会上表达反对意见,更值得关注的是,9月日本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时,被美方征收15%关税,当时日本外务省对此却缄口不言。 据商务部官网信息,此次管制于9月1日正式实施,核心是对镝、铽等17种战略稀土元素强化出口审核,并非全面禁运。 管制依据清晰明确:稀土开采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破坏,且相关元素是导弹制导、隐形战机涂层等军事装备的核心材料,实施管制是维护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合规举措,符合WTO相关规则。 日本对此反应强烈,根源在于其核心资源供应被中国牵制。日本经济产业省202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其高端制造业所需稀土83%依赖中国进口,尤其制造F-35战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镝,91%来自中国。 去年日本防卫省采购的12架F-35进行改装升级时,仅镝的消耗量就达2.3吨,全部依赖中国进口。此次管制实施后,三菱重工生产线已发出预警,明年战机交付或将出现延期。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对中国“假装自由贸易”的指责。10月中旬,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版正式生效,商务部官网公布的协定内容明确包含“扩大稀土、电子信息等领域市场准入”条款,可见中国对东盟的稀土出口不仅未加限制,还放宽了部分品类的通关流程。 反观日本,在同期东盟峰会上牵头拉拢菲律宾、越南组建“稀土供应链联盟”,试图规避中国供应链,却遭到印尼代表当场反驳:“贵国去年曾限制我国镍矿进口,如今何来自由贸易可言?” 日本的双重标准并非个例。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激增,在美国施压下接受“自愿出口限制”;2019年,日本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韩国实施半导体材料管制,当时并未指责自身破坏自由贸易。 9月12日,日本与美国签署《美日数字贸易协定》,其中美国明确对日本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征收15%关税,日本外务省当时发布的声明未提及“不公平”,反而称“达成阶段性成果”。如今中国实施合理管制,日本却指责“不守规矩”,其虚伪性不言而喻。 从历史维度看,日本在稀土贸易中从未遵循公平交易原则。上世纪90年代中国稀土产业起步阶段,日本企业通过低价收购、走私等方式大量囤积稀土,当时中国稀土出口价仅为每公斤20美元,日本囤积量足以满足其20年使用需求。 此后中国规范出口秩序,日本便联合美国向WTO提起诉讼,2014年WTO裁定中国败诉,中国随后取消出口配额,但强化了开采环节的环保管控。如今日本再度提出指责,本质是希望持续以低廉价格获取中国稀土资源,需求未得到满足便进行恶意指责。 例如美国“福特级”航母每艘需稀土约4.5吨,中国歼-20隐形战机机身涂层亦采用铽和镝等稀土材料。 作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盟友,日本近年持续扩军,2025年防卫预算已提升至GDP的2%,先进武器采购量大幅增加,导致稀土需求激增。中国强化稀土管制,客观上制约了其军事扩张的资源供给,这正是日本反应激烈的核心原因。 有观点提出,日本能否通过其他国家替代中国稀土供应?实际操作存在显著难度。澳大利亚虽拥有稀土矿,但以轻稀土为主,缺乏日本急需的重稀土;缅甸重稀土产量较高,但矿石品位低,提炼成本较中国高出3倍,且去年以来政局动荡导致供应链不稳定。 日本经济产业省曾尝试在非洲布隆迪投资开矿,2024年当地爆发冲突导致矿场被毁,12亿美元投资面临损失。这并非中国形成垄断,而是其他地区难以有效填补供应缺口。 通过资源管制维护自身利益是国际社会常规做法,美国相关举措更为强硬。2022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及制造设备,当时并未有声音指责美国破坏自由贸易; 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实施管制,亦是国际公认的资源调控手段。日本自身在2023年也限制高纯度光刻胶对中国出口,如今却反向指责中国,呈现典型的双重标准。 东盟国家的态度直观反映了各方在自由贸易中的实际表现。印尼贸易部长10月20日接受《雅加达邮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自贸区3.0生效后,我国棕榈油出口增长15%,而日本承诺的优惠政策多未兑现。” 越南稀土企业负责人也表示:“我方从中国进口稀土半成品进行加工出口,中国实施管制后,我方获得的加工订单数量有所增加,这体现了双赢格局。” 日本若真正认同自由贸易,应先对美国15%的关税采取反制措施,同时放开对其他国家的资源管制,而非仅针对中国提出指责。此类不实指责,仅能暴露其自身虚伪性,难以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信息来源:气笑了!日本外务省泼脏水:利用美国关税,中方假装维护自由贸易 观察者网2025-10-28 15:11

0 阅读:76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