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事评论员郭正亮说:“我发现同样是外国军舰擅闯南海,中国对日本的的态度和其它国家完全不一样。对其它国家都是喊话驱离,对日本“咣咣”就是两炮,虽然不是直接对着军舰打,是打军舰前方的水面,但那可是实打实的真炮弹。” 这话听着挺颠覆认知,其实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中国在南海的应对根本不是“看人下菜碟”的偏心,而是一套精准到骨子里的梯度威慑体系,谁的行为风险高、谁触碰的底线深,就用对应的力度回应,日本之所以挨了“实弹警告”,完全是自己的操作踩了红线。 先说说大家最直观的区别:面对菲律宾的船只,中方大多是喊话、灯光照射,实在不行就用水炮拦截,点到为止。 碰到美国军舰,就是派舰机跟着监视,既不激化矛盾,也不纵容其随意晃悠。 可轮到日本军舰,直接就上了实弹,对着舰船前方约50米的水域开炮,十几米高的水柱一冲,日方立马停船调头撤离,威慑力一目了然。 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情绪化反应,背后有清晰的决策逻辑:看的不是国家名字,而是行为的性质和风险等级。 菲律宾的不少行动,更像是“跟着起哄”,没形成实质威胁,所以中方用非致命手段管控现场就行;美军的舰船活动,多是“霸权式巡航”,目的是秀存在感,中方的跟踪监视就是告诉对方“我们盯着你呢”,既展示力量又控制风险。 但日本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的行为早就超出了“正常航行”的范畴,属于“非当事国硬搅局”,还一个劲往危险边缘凑。 首先它派来的不是普通军舰,而是“出云”级护卫舰,这玩意儿能搭载F-35B战机,说白了就是准航母,搞“印太部署2024”计划,明显是想把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常态化,这可不是“晃悠”,是真刀真枪的威胁。 再看地缘操作,日本一边和菲律宾签署允许军队互驻的《互惠准入协定》,一边跟美澳搞联合军演,还主动跟北约走近,想搞“三海联动”的串联,硬生生把外部势力拉进南海争议里,这刚好触碰了中方“不引入外部势力加剧地区紧张”的底线。 更过分的是它的蓄意试探:“凉月”号驱逐舰关了自动识别系统闯浙江外海,“出云”级无视警告往仁爱礁冲,还派舰机盯着中方公海军演区,事后悄悄换舰长还不公布报告,挑衅意图藏都藏不住。 而且中国的应对梯度也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根据《海警法》,警告无效后就能用包括武器在内的强制措施。 对日舰开火前,中方已经用英语和日语喊了好几次话,对方根本不听,这才升级到实弹警告,这一步是程序里的最高级别非致命威慑,既没伤到人,又把“不能再闯”的信号传得明明白白。 说白了,南海响起的这“两炮”,是给日本的“专属警告”,也是给所有域外势力划下的清晰边界。 它不是要挑起冲突,而是告诉大家:南海的和平稳定需要共同维护,但谁要是敢突破底线、蓄意搅局,中方的回应就会升级;谁要是只是正常航行、不惹事,中方也不会没事找事。 这两发实弹,既是“正义之炮”,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是“和平之炮”,用最直接的方式阻止局势往更糟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沟通大门一直敞开,但前提是不能触碰主权红线,要是有人非要踩着红线来,下次的炮弹可能就不会只打在水面上了。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