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被“中断”访华之路后,德国国内各界“火力全开”!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做法!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 ! 据环球网报道,近期国际外交舞台上,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一波操作把不少人看懵了,原本定好10月26日访华,临出发前一天突然宣布推迟,理由是“中方只安排了王毅外长的会晤,没满足足够多会谈需求”。没过几天这位外长又赶紧改口,说行程是“推迟不是取消”,还盼着北京能接德方电话。 要知道,此前德国与中国在经贸、科技等多个领域有着不少合作,很多德国企业都依赖与中国市场的业务往来,这次访华计划的变动,让不少人对两国关系的走向产生了担忧。 德国工商界的反应尤为强烈,不少企业负责人公开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德国企业需要稳定的国际合作环境,而中国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 有汽车行业的高管提到,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不小的份额,双方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上也有合作,此时中断访华行程,可能会影响后续合作项目的推进,甚至让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还有中小企业主抱怨,之前为了配合访华可能带来的合作机遇,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现在计划搁置,前期投入的时间和资金都可能白费。 而那些盲目指责中国的声音,更是让企业的处境雪上加霜,有企业家直言 “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做法”,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德国企业的实际利益。 除了工商界,德国学术界和媒体界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一些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难免存在分歧,但解决分歧的关键在于对话与协商,而非中断沟通或无端指责。 他们提到,德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参与和合作,中断访华行程不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会让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受到影响。 部分媒体则对政府的决策提出质疑,认为此次行程变动显得仓促,缺乏充分的沟通和规划,不仅让德国外交陷入被动,还可能损害德国的国际形象。 与此同时,英国《金融时报》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和评论,直接称其为默茨政府的 “超级外交灾难”。该媒体分析指出,默茨政府上台后,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处于摇摆状态,此次中断外长访华行程,进一步暴露了政府内部在外交策略上的分歧,也让德国在与中国的互动中失去了主动权。 文章还提到,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这种外交上的 “失误”,可能会让德国企业在与中国的合作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德国整体的经济复苏进程。 目前,德国国内关于此事的讨论仍在持续,不少人呼吁政府尽快明确对华政策方向,通过积极的沟通修复与中国的关系,避免因短期的决策失误影响长期的合作大局。毕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持理性对话、寻求互利共赢,才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选择。 这个教训,不光是德国该懂,所有想和中国打交道的西方国家,也都得好好琢磨琢磨。底线面前没有“占便宜”的好事,不守规矩,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脚。 信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