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尔盖·科列茨基28日表示,为了平稳度过今年秋冬供暖季,乌克兰需要额外进口超过40亿立方米天然气。 要理解这 40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缺口有多关键,得先看看乌克兰当前的能源储备和需求情况。每年进入 9 月后,乌克兰就会开始为秋冬供暖季储备天然气,按照往年规律,到 10 月底至少要储备 190 亿立方米才能基本满足需求。 但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截至 10 月 28 日,乌克兰的天然气储备量仅约 150 亿立方米,距离安全线还差 40 亿立方米。 而且随着气温下降,需求还会持续攀升,11 月到次年 3 月的供暖季里,乌克兰日均天然气消耗量会从平时的 1.2 亿立方米涨到 2.5 亿立方米左右。 尤其是 12 月和 1 月的严寒期,单日消耗量甚至可能突破 3 亿立方米,这 40 亿立方米的额外进口量,刚好能填补储备缺口,避免出现供暖中断的情况。 乌克兰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进口需求,和能源基础设施受损、本土产量下降以及外部供应不稳定密切相关。 过去几年的冲突让乌克兰不少天然气开采设施和输送管道遭到破坏,本土天然气年产量从冲突前的 200 亿立方米左右降到了现在的 160 亿立方米,不仅没法满足国内需求,就连维持基本输送都得依赖外部支持。 更麻烦的是,乌克兰原本主要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但现在这一渠道基本中断,只能转向欧盟国家采购,可欧盟自身的天然气储备也不算充裕,今年为了应对可能的能源危机,欧盟各国都在优先保障本国储备,给乌克兰的供应额度也受到了限制。 为了凑齐这 40 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其实早就开始四处寻求合作。谢尔盖・科列茨基在表态时提到,目前乌克兰已经和波兰、斯洛伐克等欧盟国家的能源企业展开谈判,计划通过这两个国家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进口部分天然气。 其中波兰的亚马尔 - 欧洲管道和斯洛伐克的 Brotherhood 管道,是乌克兰从欧盟进口天然气的主要通道,往年通过这两条管道,乌克兰能获得每年 80 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 不过今年欧盟对天然气出口设置了更严格的配额,波兰和斯洛伐克能提供的量可能只有往年的一半,要凑够 40 亿立方米,还得寻找其他来源。 除了欧盟,乌克兰也在和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接触。阿塞拜疆近年来一直在扩大天然气出口,今年计划向欧洲出口 200 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希望能从中争取到 10 亿到 15 亿立方米的份额,不过这需要通过土耳其的输送网络中转,运输成本和时间都会增加。 土耳其自身也是天然气消费大国,能不能协调出多余的运力给乌克兰,还是个未知数。另外,乌克兰还在考虑从国际能源市场采购液化天然气(LNG)。 但乌克兰没有自己的 LNG 接收站,只能通过罗马尼亚或保加利亚的港口接收后再转运,不仅流程复杂,价格也比管道天然气高 30% 左右,会给本就紧张的财政带来更大压力。 资金问题也是乌克兰进口天然气的一大阻碍。按照当前国际天然气价格,40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采购成本大约在 12 亿欧元左右,而乌克兰因为长期冲突,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只能依赖国际援助来支付这笔费用。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盟已经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能源援助,但资金到位需要时间,要是不能及时拿到援助,就算谈好了供应协议,也可能因为付不起钱而没法按时提货。 现在距离供暖季的高峰越来越近,乌克兰的天然气进口谈判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谢尔盖・科列茨基表示,会在 11 月中旬前确定所有进口来源,确保 12 月前完成 40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进口和储备。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同时解决供应来源、运输渠道和资金这三大难题,对乌克兰来说并不容易,这场秋冬供暖季的能源保障战,才刚刚开始。 这场能源战里,最惨的是普通民众。他们要扛着寒冷,还要背负国家借债的未来。导弹炸的不只是设施,更是他们的生存希望。 信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