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死后,身体还是活的!99%的人根本不知道,其实人在死后埋入地下,肉身在地下发生的变化要比你想象的惨烈许多,一般人根本接受不了。 很多人觉得土葬就是让逝者安安静静躺在地下,其实这想法太理想化了,医学上判定一个人死亡,看的是脑电图停止跳动,心跳呼吸彻底消失,但这只是生理死亡。 就说停尸那三天吧,还没下葬呢,身体就开始变样了,刚断气没多久,肛门那儿的肌肉就松了,肠道里剩下的粪便会自己流出来,所以家里老人去世后,都会赶紧用东西把肛门堵上,就是怕这个。 紧接着体温就往下掉,跟漏气的暖水瓶似的,一小时能降一度半,胖人掉得慢点,毕竟脂肪能挡点寒,最后体温就跟周围环境一样凉了。 血液也不流了,全顺着重力往低下的地方积,平躺的话后背就会显出暗紫红色的斑,这就是尸斑,看着就挺吓人。 过三四个小时,身体又开始发硬,先从脖子僵起,慢慢蔓延到胳膊腿,到后来整个人硬邦邦的,穿寿衣都得几个人使劲掰才能套进去,只有小婴儿不会这样,因为肌肉还没长起来。 等过了一天多,僵硬又会慢慢退下去,可这不是好事,接下来身体就开始变软,皮肤也跟着变成污绿色,看着特别疹人。 这是因为肚子里的细菌开始捣乱了,分解身体组织产生各种气体,这些气体越积越多,身体就跟吹气球似的鼓起来,法医叫这“巨人观”,眼球会鼓出来,嘴唇翻着,舌头伸在外头,四肢也变粗,根本认不出原来的模样,就算戴再厚的口罩,那股臭味也能把人熏吐,法医见了都发怵。 等下葬进了棺材,更惨烈的还在后头,棺材哪怕封得再严,也挡不住细菌和微生物,要是密封不好,地下的虫子、蚂蚁全都会钻进来。 这些小东西可不管是不是逝者,上来就啃食皮肉,细菌也在疯狂繁殖,把肌肉、内脏一点点分解。 先是皮肤烂得脱层,接着肌肉变成黏糊糊的肉泥,内脏也慢慢化成一滩血水,这些血水顺着棺材缝渗进土里,最后连骨头缝里的软组织都剩不下。 有人说变成白骨就清净了,可白骨也不是能一直留着的,要是埋的地方潮,或者土壤偏酸,骨头用不了十几年就会酥成渣,一捏就碎;要是埋得浅,才半米来深,夏天半年多就烂成骨头架子了,埋得深点也就多撑几年。 咱以为的“入土为安”,其实是让逝者的身体成了细菌和虫子的“大餐”,哪有什么安宁可言? 别以为只有普通棺材是这样,就算是有钱人用的厚柏木棺材,刷了好几层漆,顶多也就多撑几年。 湖北挖出来的西汉古墓,尸体能存两千多年,那是特殊条件凑巧了,棺材密封得严丝合缝,还泡在特殊的棺材液里,一般人家的土葬根本没这条件。 大多数人的土葬,就是在地下慢慢腐烂、被啃食,最后连骨头都留不住。 咱们老辈传下来的“入土为安”,其实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可尊重归尊重,事实归事实。 很多人没见过这背后的变化,总觉得土葬比火葬“体面”,可真要知道地下这些惨烈的变化,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火葬虽然快,可至少能留个干净的骨灰,不用让逝者的身体在地下受那些罪,也不会污染地下水,更不占土地。 说句实在的,人活着的时候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死后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最后都得回归大自然,可土葬那过程实在太残酷,根本不是咱们想象中“安安静静躺着”的样子。 那些说土葬好的人,多半是没了解过这背后的真相,真要是知道细菌怎么分解身体、虫子怎么啃食皮肉,恐怕就不会觉得土葬是“最好的”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