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星舰一旦成功,将彻底终结中国卫星发射海外订单。星舰成功意味着什么?会对中国海外卫星发射订单产生多大影响? 这家伙要是真飞起来,会不会把中国在海外的卫星发射生意抢光?外媒喊得挺响,说星舰成功就等于中国订单完蛋,咱们得扒开看看这事从哪来的,又会闹出啥动静。 马斯克从2002年搞SpaceX就憋着颠覆航天业,星舰是他下的最大赌注,真成了确实是大事,但要说抢光中国的生意,那纯属瞎吆喝。 先说说星舰成了到底意味着啥,这玩意儿根本不是普通火箭,是马斯克砸了50多亿美元、摔了九次才试成的“太空卡车”。 以前发射卫星比运黄金还贵,传统火箭每公斤要6200美元,猎鹰9号降到1500美元就已经惊到行业了,可星舰直接奔着100美元/公斤去,比咱们的午餐便当还便宜。 它能这么便宜全靠“抠门”到极致:不用昂贵的碳纤维,就用3块钱一公斤的不锈钢,比原来材料成本降了一万倍;发动机靠3D打印,零件从2500个砍到100个,成本直接省九成。 更关键的是能反复用,助推器掉下来还能被机械臂夹回去,7小时就能检修完再飞,不像以前得等三天,维护费省了90%。 这要是成了气候,航天业真得变天。NASA靠它重返月球,马斯克能送更多星链卫星上天,甚至为去火星铺路。 对普通行业来说,太空旅游、轨道制造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成本下来了就都有戏,摩根士丹利都预测2028年轨道制造市场能到400亿美元。 说白了,星舰是把太空从“贵族游戏”变成了“大众快递”,这才是它最狠的地方。 再说说对中国海外订单的影响,外媒喊“彻底终结”纯属制造焦虑。 咱们先看实际差距,现在中国商业火箭比如力箭一号,发射成本降到1万美元/公斤以内,已经比不少国家便宜了,但跟星舰未来的100美元比,确实差着量级。 SpaceX现在一年能发上百次,星舰刚拿到年发射25次的许可,以后频次还得涨,这对要组网的卫星客户确实有吸引力。 所以说冲击肯定有,那些只看价格的小卫星客户,说不定会犹豫要不要等星舰。 但要说抢光,那是真没见过世面,首先发射生意从来不止看钱,中国火箭的可靠性摆在这,长征系列这么多年没掉过链子,力箭一号九次发射送了73颗卫星上天,从没出过错。 星舰虽然第十次试飞成了,但前八次炸了不少,光试验就赔了24亿美元,客户敢把重要卫星交给一个刚稳定的新手吗? 更别说有些国家跟美国不对付,比如巴基斯坦、墨西哥这些,宁愿找中国也不找SpaceX,中科宇航都给他们发了好几次卫星了,这就是政治信任,星舰再便宜也换不来。 再者,中国也不是坐等着被抢生意,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马上就要首飞了,跟星舰一样用不锈钢箭体,能重复用20次,成本能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虽然比星舰贵点,但够用了。 而且咱们响应快,力箭一号接到订单六个月就能发射,在发射场测七天就能上天,星舰就算产能上来,排期也得等,急着用卫星的客户根本耗不起。 现在泰国、巴西这些国家都跟中国签了合作,航天宏图还拿了近10亿的海外大单,这些客户都是冲着稳定服务来的,不是只看报价单。 还有个关键问题,星舰就算成了也忙不过来,马斯克要用来发星链、登月、搞火星计划,自己的活儿都排不过来,哪有闲工夫抢所有生意?FAA才批了25次发射许可,就算全用来接商业订单,跟全球需求比也是杯水车薪。 中国现在不光卖发射服务,还帮着造卫星、搞通信试验,银河航天都给泰国做了低轨互联网试验,这种打包服务星舰可做不了。 外媒炒这种话题,说白了是想制造技术恐慌,他们只提星舰的成本优势,不提中国的应对,也不说航天市场的复杂性。 其实航天竞争跟做生意一样,不是谁便宜谁就赢,得靠可靠、服务、人脉多方面凑,星舰成功确实会让中国压力大,但绝不是末日,反而能逼着咱们更快搞出自己的可重复火箭。 朱雀三号年底首飞,以后成本降下来,再加上咱们的可靠性和国际合作基础,那些客户该找中国还找中国。 总结下来,星舰成功是航天业的大事,把成本拉低了一个维度,也给中国敲了警钟,但要说抢光中国的海外订单,纯属夸大其词。 做生意讲究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马斯克有星舰,咱们有可靠的火箭、快速的响应和稳固的客户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可重复火箭马上跟上,根本不愁没生意。 外媒的话听听就行,真要下单,客户心里比谁都清楚该选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