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上就输了。理由很简单,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100%的全资子公司,荷兰所谓的强制接管,就是明抢。 安世之争里,荷兰只要没低头认错、把安世半导体完好交回中企,我们在根上就落了下风,这事儿从头到尾都透着股明抢的味道。2018 年的闻泰科技还在手机代工的圈子里打转,虽说做得不小,但赚的都是辛苦钱,利润薄得像层纸,想往产业链上游爬做芯片的心思早就有了,安世半导体就是它瞄准的那块敲门砖。 为了拿下这家总部在荷兰奈梅亨的企业,闻泰前前后后砸了 267.9 亿元真金白银,这可不是小数目,对当时还在代工领域挣扎的闻泰来说,相当于押上了大半家当,光是债务融资就搞了 107.92 亿元,境内外借款堆了一堆,偿债压力大到让市场都替它捏把汗。 好在这笔钱没白花,闻泰接手后把安世打理得井井有条。2019 年完成收购时,安世在全球分立器件市场也就排第 11 位,汽车功率半导体份额刚到 6%,可到了 2024 年,全球排名直接冲到第 3,汽车功率半导体份额翻倍涨到 12%,稳稳坐进全球前三。 营收更不用说,被收购后硬生生涨了 60%,2024 年一年收入就有 147 亿元,占了闻泰当年总营收的六分之一,2025 年第三季度更创下历史新高,单季营收 43 亿元,净利润 7.24 亿元,毛利率飙到 34.56%,比 2020 年刚接手时的 25% 高出一大截。 专利申请量从以前每年十几件涨到 2024 年的 110 件,2024 年 10 月还还清了所有债务,账上躺着 4 亿美元现金,这哪是买了个企业,分明是把一块璞玉雕成了宝石。 可就在安世越做越好的时候,荷兰政府突然跳出来摘桃子了。2025 年 9 月,美国刚出台 “穿透规则”,把制裁范围扩到中企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安世作为闻泰全资子公司立刻被盯上,荷兰转头就在 10 月援引 1952 年就没怎么用过的《物资供应法》,以 “国家安全” 为由强制接管,要求一年内不准动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员。 这巧得像提前排练过,后来法院文件也漏了底,荷兰早跟美国沟通过,美方明确要求换掉安世的中方 CEO、调整治理结构,说白了就是借着美国的制裁抢控制权。 更可笑的是,为了显得师出有名,荷兰还找了几个所谓 “消息人士” 泼脏水,说中方要裁 40% 员工、关德国研发中心、转移英国工厂机密,可从头到尾拿不出半点证据,最后自己都圆不下去,转而想搞 “荷中联合管理层”,野心昭然若揭。 这事儿之所以说不还回来就是输,首先输在真金白银的投入打了水漂。闻泰砸进去的 267.9 亿不是大风刮来的,安世现在每年贡献的利润是闻泰的重要支柱,2025 年三季度闻泰净利润暴增 279%,几乎全靠安世撑着。 要是控制权拿不回来,闻泰自己都说了,年末前搞不定就得面临收入利润下滑的风险,这相当于辛苦养肥的鸡被人抢了,连下蛋的权利都没了。其次输在产业链话语权的丢失,安世可不是普通企业,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的地位摆着,欧洲 86% 的龙头企业都用它的芯片,沃尔沃、大众、博世早就放话了,安世出问题欧洲工厂就得停产。 中国市场更离不开它,2025 年三季度安世中国区收入占了全球近一半,汽车业务增速超 26%,AI 服务器、工业领域全靠它供血,一旦被荷兰攥在手里,咱们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就得断一块关键拼图。 最关键的是输在规则层面的被动,荷兰一向标榜市场经济和产权保护,现在却用几十年前的老法条明抢中企资产,这给所有出海的中企提了个醒:你的合法收购、用心经营,在 “国家安全” 的幌子面前可能一文不值。 以后再想收购海外优质资产,对方国家会不会都学着荷兰这一套?明明是合规交易,却要担心哪天被人按头说 “有风险”,这种预期上的打击比直接损失更要命。 而且安世的成功明明是中国管理能力的证明,收购前它只能算中游玩家,被闻泰接手后营收利润翻倍、专利激增,荷兰不认可这种经营成果就算了,反而要抢走控制权,这根本不是什么 “治理风险”,就是见不得中企把产业做起来。 现在全球车企都在逼着荷兰松手,美国福特也出面调解,欧盟更是急着找中方谈解决方案,说白了大家都知道荷兰理亏,也怕供应链崩了自己遭殃。但即便如此,只要荷兰一天不道歉、不把安世完好无损还回来,这事儿就不算完。 毕竟抢了就是抢了,要是连承认错误、归还资产的态度都没有,那所谓的国际规则、产权保护,在利益面前就成了笑话,而我们付出的真金白银、投入的心血精力,还有在产业链上的主动权,就真的成了这场明抢里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