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巴西对中国出手了!10月28日媒体爆料,巴西外贸委员会正式官宣,对原产

春秋说史 2025-10-31 10:52:52

忘恩负义,巴西对中国出手了!10月28日媒体爆料,巴西外贸委员会正式官宣,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做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不仅要加征反倾销税,还要征5年! 2025 年 10 月 24 日,巴西外贸委员会的一纸终裁打破了中巴贸易的平静,对中国金红石型钛白粉征收为期 5 年的反倾销税,税额每吨高达 1148.72 至 1267.74 美元。 这一裁定让中国出口企业的价格优势几乎归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场贸易争端的伏笔早在一年前就已埋下。 时间回到 2024 年 1 月 30 日,巴西本土企业特诺公司率先发难,指控中国钛白粉以低价冲击当地市场,声称中国产品每吨售价比本土产品低一千多美元,倾销幅度达 66%。 仅仅三个月后,巴西官方于 4 月 30 日正式启动反倾销调查,调查覆盖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9 月的倾销情况,以及 2018 年至 2023 年的产业损害数据。 当年 10 月 21 日,临时反倾销税先行落地,税额区间从 577.73 美元到 1772.69 美元不等,未应诉企业直接面临最高税率的 “一刀切” 惩罚。 钛白粉并非普通商品,而是涂料、塑料、造纸等行业的基础原料,直接关系到下游无数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 巴西以 “保护本土产业” 为名征税,实则让本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成本上涨会直接传导至终端产品,要么让塑料制品、装修涂料等物价上涨,要么压缩中小企业利润,甚至导致部分厂家停产关门。 值得关注的是,中巴多年来形成了紧密的经贸互补关系,从农产品贸易到矿产合作,从基建项目到制造业协作,双方互为重要合作伙伴。 此次征税在互利共赢的大框架下增添了不和谐音符,背后既有本土企业的游说推动,也暴露了巴西产业升级滞后的结构性问题,将自身发展困境完全归咎于外国产品,回避了本土企业提效降本的核心命题。 从临时征税到最终裁定,巴西的贸易保护主义操作看似维护了局部利益,实则损害了整个产业链的韧性。 对中国企业而言,虽可转向其他海外市场,但全球供应链互信遭到破坏,对巴西而言,失去稳定且价格合理的进口原料,长期将削弱下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通民众也将承担这笔 “看不见的税负”。 这次裁定呈现明显分化,积极应诉的中国企业获得较低税率,未应诉企业则被高额税率挡在巴西市场门外,这一细节也提醒企业,面对贸易争端,主动应诉才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 贸易摩擦没有赢家,短期保护换不来长期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巴西正视产业升级的需求,而非筑墙设垒,也在于两国通过对话磋商化解分歧,而非简单的征税对抗。 毕竟,无论贸易规则如何调整,最终影响普通人生活的,还是物价高低、就业稳定这些实际问题,互利共赢才是跨境贸易的长久之道。 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自身硬实力,而非筑墙自保的“鸵鸟政策”。面对贸易壁垒,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升级、开拓多元市场稳步前行。 巴西的贸易保护,终将面临产业链成本上升、经贸互信透支的潜在代价,时间会给出明确答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