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特雷斯时代将结束,美国硬抢秘书长职位,中方突然在联合国表态。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任期,即将在2026年底结束,关于继任者的遴选拉开帷幕。 这本该是一次常规的换届过程,但由于美国的插手和提议,这一过程变得异常复杂,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和冲突。 美国提出的某些主张,正在与联合国内的传统规则和国际共识,发生严重冲突,最终的结果看起来注定无法如美国所愿。 这场冲突,最初围绕着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一个“软规则”展开,长期以来,联合国在选择秘书长时遵循着一种非正式的地域轮换制度。 这一规则的目的,是确保世界各地区,都有机会在联合国的最高职位上得到代表,保持全球的平衡。 但是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多萝西·谢伊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选举应该“完全以能力为基础”,不再受地区轮换的限制。 她的言论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解读为一种策略,旨在通过搅乱候选人的选举局势,为亲美候选人扫清道路。 美国此举明显挑战了不少国家的合法权益,激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应,对于非洲和亚洲国家来说,地域轮换制度,是确保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机制之一。 如果这一惯例被打破,意味着美国将不再顾及大多数国家的声音,单方面推动自己的利益,这无疑破坏了联合国的多边主义基础。 但美国的做法,不仅仅是挑战“软规则”,它还与联合国的“硬规则”发生了碰撞,秘书长的选举需要得到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全体一致同意。 任何一国的否决权,都足以阻止候选人当选,当前,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明确表态反对美国的提议,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完全一致。 中国的代表傅聪表示,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商议,共同建设,反对任何形式的小圈子排外行为,俄罗斯代表涅边贾,也对西方国家的单边行动表示关切。 如果美国推举的候选人过于偏向华盛顿,那么中俄两国几乎肯定会联合否决该候选人,而法国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法国一向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会轻易支持美国的意图,法国的战略目标之一是维护联合国的地域轮换制度,这符合欧洲未来轮值的利益。 如果美国推举的候选人,与华盛顿有过于密切的关系,法国必然会使用否决权,因此,法国将成为决定此次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已有三张坚决的否决票形成了壁垒,意味着美国推动自己候选人的企图,几乎不可能成功。 此时,选举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谁能成为下一任秘书长,更是一场关乎全球治理方向的较量。 美国近年来采取的“退群”、拖欠会费等行为,与它试图掌控联合国秘书长职位的做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它希望将联合国工具化,推动符合自己利益的单边主义议程。 与美国的单边主义相对的是,中国、俄罗斯、法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的多边主义原则。 这些国家不仅仅在捍卫一个职位的归属,而是在捍卫联合国作为一个公平、包容的国际组织的公正性与中立性。 他们坚持认为,联合国应该是所有成员国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机构,而不是由某一个大国主导,现在就看美国到底识不识抬举了,不然只会落得个自讨没趣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