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战,北洋水师打到全军覆没,都没有击沉一艘日舰,可1904年5月的一个星期内,日联合舰队就有5艘战舰在未经作战的情况下沉没。首先是14000吨的初濑号战列舰触发了两枚水雷,引爆了弹药库,在几分钟之内就沉没了。 说起甲午海战,中国人都心里发堵。北洋水师那时装备不差,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号都是当时世界主力级战舰,可一仗打下来,不但全军覆没,还没能击沉一艘日舰。这段耻辱被写进历史,成了几代人的痛。 可让人意外的是,九年后,日本的海军却在另一场战争里尝到了惨痛代价。那就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短短一个星期,日本联合舰队在旅顺外海接连损失5艘战舰,不是被击沉,而是被自己布下的水雷炸没的。 1904年5月14日早晨,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初濑号”战列舰正带队在旅顺口外巡航。这艘舰排水量一万四千吨,号称“海上巨无霸”,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铁甲舰。谁也没想到,它行驶时误入俄军布下的水雷区。两声闷响后,甲板被掀翻,火焰冲天,弹药库被引爆,仅几分钟整艘船就翻转沉没。舰长以下几百名官兵瞬间葬身海底。 几乎同时,另一艘“八岛号”战列舰赶来救援,也踩上水雷。爆炸震碎了舰体,海水灌入舱内。舰员拼命排水,但舰身倾斜得越来越厉害。几个小时后,“八岛号”也沉入海底。这一天,日本联合舰队损失了两艘主力舰,震惊全国。 这还没完。仅仅几天后,又有三艘辅助舰和布雷船在旅顺外海触雷。日方一度误以为俄军派出潜艇偷袭,还通报全军进入一级战备。可调查后发现,都是触雷事故。那片海域被俄军密集布雷,而日军侦察疏忽,没有划出安全航线。几乎是在没有交火的情况下,日本海军接连折损舰只。 这让人想起九年前的黄海。1894年,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面对日本联合舰队,炮火密集,却因火控落后、炮弹劣质,连日舰的装甲都没打穿。日军弹药稳定、训练精良,一发发炮弹击中北洋主力。定远、镇远先后受创,舰队溃散。整场战斗下来,日本舰艇虽然中弹无数,却无一沉没。那时中国人以为“日本舰铁造的,打不沉”。 可1904年的旅顺外海证明,日本舰也不是金刚不坏。水雷这种小巧的武器,让当年号称“无敌”的联合舰队在非战斗状态下损失惨重。初濑号的沉没直接改变了战争节奏,日本不得不调整布阵,避免再进俄军布雷区。俄方借机巩固防线,旅顺的防御得以延缓数月。 日军内部震动极大。海军司令东乡平八郎下令彻查,结果发现——日舰的侦察、布雷、扫雷工作都混乱不堪,指挥官盲目自信,完全忽视了俄军布雷能力。东乡愤怒地说:“日本的敌人不是俄国,是傲慢。”这句话后来被日本史学界反复引用。 俄军在旅顺布雷的指挥官是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就在同一片海域,他也命丧水雷之下。5月前几周,马卡洛夫乘坐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巡逻,也触发了水雷。当场爆炸,舰体被撕成两截。马卡洛夫与六百多名水兵一同殉职。可以说,这片海域成了水雷的坟场。 日俄双方都在那片水域吃尽苦头。谁布雷、谁扫雷、谁走在前线,几乎都要赌命。日军后来加强防雷训练,增加侦测设备,但依旧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水雷成了那个时代最恐怖的武器,不分敌我,只认命运。 对比北洋与日本这两场战争,讽刺意味强烈。北洋水师在火力上不敌日本舰,却在纪律与指挥上更显僵化;日本海军九年后称霸东亚,却被小小水雷击得体无完肤。战争的胜负,不只在舰炮和钢铁,也在细节与谨慎。 甲午战争让中国人看清技术落差,日俄战争却提醒世界:再强的舰队也有脆弱的一刻。初濑号、八岛号的沉没,说明“强大”这两个字从来不是绝对的。海战的胜负,不仅是炮火对轰,更是智慧与命运的较量。 那片旅顺外海,如今风平浪静。偶尔有渔船经过,海底仍躺着那些沉睡的铁甲舰。它们像两场战争的见证者,一场是失败的警钟,一场是傲慢的报应。北洋的沉没,教会我们何为弱;日舰的沉没,提醒人们何为侥幸。战争从来公平,不看出身,只看谁更敬畏它。

 
									 
									 
									 
									 
									 
									 
								
可乐狗
鬼子跟谁打都不行,就打中国有办法
用户18xxx16
靠偷袭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日本挨了那两个原子弹,就是他发动甲午战争之后的一系列的应对的最终结果,他就尝到了这两个原子弹。 活该。
zhn_wang
知道我们的航母舷号吗?辽宁舰16山东舰17福建舰18,为什么?因为前15个是北洋水师的七镇八远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