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这是怎么了?理想月销3万+,被称为“半价理想”的零跑月销7万+。比理想多了一倍还不止。这“半价理想”的称号果然没白叫,当年小米玩得炉火纯青的性价比利器,如今在车圈照样杀疯了。 先说说这俩的差距到底在哪儿,核心就是“钱”和“配置”的博弈。理想主打的L系列,L7起售价就得33.98万,就算是入门款也奔着30万去了,瞄准的是中高端家庭用户。可零跑呢?被网友戏称“摸着理想过河”,就拿新出的零跑B10来说,遮住车标跟理想L6几乎一模一样,空间够大、座椅够软,连“移动的家”那味儿都复刻到了,价格却直接砍半,15万级就能拿下。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诱惑力简直没法挡。同样是大六座、能装下全家老小,同样有智能座舱和基础辅助驾驶,零跑花一半的钱就做到了理想八成的体验。就像有人算过一笔账:买理想得咬咬牙掏30多万,还得考虑后期保养成本;零跑15万出头就能落地,省下的钱够给孩子报两年兴趣班,或者全家好好旅个游,这笔账谁都算得清。 更关键的是,零跑的性价比不是“减配换低价”,而是真靠技术把成本压了下来。它搞全域自研,电池、电机这些核心部件自己造,不像有些品牌靠外购堆配置,成本自然能降下来。比如入门级的T03系列,补贴后才6.99万起,403公里续航完全够用,比同级竞品便宜小一万,配置还没缩水。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路子,跟当年小米手机冲击市场的套路一模一样。 反观理想,这两年有点“高端化上头”。虽然李想说理想i6订单超7万,还在忙着出海开零售中心,但定价始终卡在30万以上的区间。而且理想的配置升级总跟着“涨价”走,座椅按摩、更大的屏幕这些功能,往往得选装更高配的版本才给,无形中抬高了购车门槛。在2025年这场史上最激烈的价格战里,这种定价策略显然有点吃亏,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 其实零跑的爆发,刚好戳中了现在车市的痛点: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早超50%,大家买车不再只看“品牌光环”,而是更在乎“每一分钱花得值不值”。零跑就精准踩中了这个需求,你想要大空间?它给;想要智能配置?它加;想要便宜?它直接把价格打到底。这种“用户要啥我给啥,还不贵”的路数,想不火都难。 不过话说回来,理想也不是没底气。它的30万级市场基本盘还在,那些看重品牌质感、追求极致服务的用户,还是会认准理想。而且理想的超充站已经建了3500多座,售后网点也覆盖得广,这些都是零跑短期内追不上的优势。但零跑的崛起已经给理想敲了警钟:就算是“家庭车一哥”,也架不住性价比选手的围堵。 现在看来,当年小米靠性价比颠覆手机市场的故事,正在车圈重演。消费者从来不是不买好东西,而是不买“贵得离谱”的东西。零跑用7万+的销量证明,只要把性价比做到位,哪怕是后来者也能逆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