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中国小商品店”:在西华人经商新模式悄然兴起 曾经遍布西班牙大街小巷的“中国小商品店”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消费习惯的转变、电商的崛起以及商铺租金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华人企业家正在寻求转型,转向更具专业性与盈利能力的新业态。 据西班牙自雇者协会(UPT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居住在西班牙的华人总数已达226718人,较前一年增加了6792人。华人社群一直以强烈的创业精神著称:目前,在劳动年龄的华人中,有高达55%为自雇人士,是西班牙唯一一个个体经营者比例超过受雇员工的群体。然而,这一群体的经营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华人开设的小商品店、中餐馆和24小时便利店迅速在西班牙各地城镇遍地开花。但如今,这种传统模式已不再主流。越来越多的华人创业者正将目光投向美容美发、时尚服饰、电子产品、教育培训、商务咨询、旅行社以及特色咖啡馆等更具专业化和现代感的领域。 传统小商品店走向衰落? 这种转型趋势在华人聚居区尤为明显,例如马德里的乌塞拉区(Usera)。当地华人联合会主席陈恩光已在西班牙生活超过40年。他向RTVE表示:“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有高峰,也有回落。”他透露,近年来仅乌塞拉区就关闭了七八家传统小商品店,但与此同时,也新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现代化综合商店。这一现象正反映出行业正在走向专业化与升级。 代际更替也推动了这一变革。例如,苏珊娜放弃了父母经营的传统中餐馆,转而开了一家主打中国原产地茶饮的精品茶馆,顺应了当下健康、精致的饮食潮流。而戴安娜2009年赴西班牙留学,如今已创办了一所拥有十名员工的儿童教育机构,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创业之路。 转型背后的多重动因 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实体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购物。其次,近年来商铺租金和水电等运营成本持续攀升,给实体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新一代华人创业者面临的挑战也与父辈不同。老一辈的主要困难在于语言障碍和文化适应,而年轻一代则更需应对复杂的法律法规、税务合规、劳动雇佣制度等现代商业环境的高要求。 尽管传统的小商品店可能正面临“消失”的风险,但它依然是华人勤劳创业精神的重要象征。如今,新一代华人企业家正致力于打造更加现代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当下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这场静悄悄的转型,不仅标志着华人经济的升级,也折射出西班牙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