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

春秋说史 2025-11-01 17:53:25

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结清尾款才给左脚鞋,这招乍一看像段子,其实还真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 义乌商家的一个 “奇葩条款”,把国际贸易的风险管控玩出了新高度!面对买家 “货到再结尾款” 的高风险要求,他们没拒单、没硬刚,反而靠 “只发右脚鞋” 的操作,既保住了生意,又稳稳收回了货款 ,这哪是卖货,分明是一堂活生生的外贸风控课。 最近这几天,一个两千双鞋的跨国订单,印度买家提出 “货到后再付尾款”,其实这件事挺正常的。 对卖家来说,这可是个大坑,货一旦发出去,买家要是压价、拒付,跨国追讨成本高不说,还可能因为清关、运输损耗扯皮,最后钱货两空。 换一般商家,要么怕风险拒单,要么赌运气发货。 但义乌这位卖家没这么干,他在合同里加了个 “神补充”: 分两次发货,先把两千只 “右脚鞋” 发过去,等买家结清尾款,再免费补发左脚鞋,第二次运费还自己承担。 这招妙在哪?买家确实能验货,手里也有了实物,但单只右脚鞋根本没法卖 ,既不能摆上货架,也没法转售回收成本,等于拿着一堆 “没用的货”。 而卖家呢,既完成了 “发货” 的义务,又没把主动权交出去,货物本身成了 “催款担保”。 印度买家一开始还质疑,可转念一想,拖着不付款,不仅要花仓储费放这些单只鞋,还拿不到完整的货,根本没好处。 最后没辙,只能按合同结了尾款,等着卖家发左脚鞋,交易顺顺利利收尾,卖家没担风险,买家也拿到了能卖的货。 这事儿看着像 “小聪明”,其实藏着外贸生意的硬逻辑: 第一,跨国交易别赌 “诚信”。尤其是 “货到付款”,卖家没收到钱前,绝不能把完整的货交出去 , 一旦发货,风险就全到自己这边了。 第二,合同条款要 “能落地”。别光写 “违约追责”,要把风控融进流程里。比如这次的 “分开发右脚鞋”,不用打官司,靠货物本身就把风险控住了,比事后扯皮管用多了。 第三,公平才能长久。卖家没只顾自己,还承诺 “款到立即发左脚、承担运费”,让买家觉得不吃亏,也愿意配合。 对做外贸的企业来说,这招太值得学了:遇到 “货到付款” 这种高风险要求,别一味拒绝或妥协。可以像这样分批交付,或者用 “没法单独用的货” 当担保,甚至找第三方监管 , 核心就是把 “不可控的信用风险”,变成 “看得见、能把控的流程风险”。 国际贸易从来不是 “你信我、我信你” 这么简单,而是靠规则、靠流程、靠巧思,在风险和生意之间找平衡。 义乌商家这双 “右脚鞋”,不仅收回了货款,更给所有外贸人提了个醒,想赚钱,先学会控风险。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0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