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称在台湾问题上坚持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立场,这表态看似有积极意义,但此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1-01 19:54:18

高市早苗称在台湾问题上坚持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立场,这表态看似有积极意义,但此前日本社会可是有矮化、曲解《中日联合声明》的杂音。3月日本政府还称《日中联合声明》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这种说法完全错误。 1972年9月29日,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邦交正常化。日本政府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理解并尊重中国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场。这份声明不是随意承诺,而是两国领导人基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和亚洲和平需求达成的共识。当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推动政策转向,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对台特殊关系。声明的核心在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这为中日关系奠定了政治基础,也体现了日本对战后责任的初步认识。50多年来,这份文件指导两国经贸、文化交流,避免了重大摩擦。说实话,日本经济崛起离不开中国市场,而中国发展也受益于日方技术输入。联合声明的效力,通过后续文件得到强化,确保其在国际法框架下的稳定性。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在东京签订和平友好条约,进一步巩固了联合声明的原则。条约第二条明确规定,联合声明所表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这一条款使声明从政治承诺上升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义务。条约经两国国会批准生效,具有不可推翻的效力。日本历届政府当初也认可这一框架,避免在台湾问题上越界。条约强调两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促进亚洲稳定。这反映出日本在冷战后期寻求区域合作的现实考量。条约生效后,中日贸易额从1978年的不足70亿美元飙升到如今的数千亿美元。四个政治文件——联合声明、条约、1998年行动纲领和2008年战略互惠关系——共同构筑中日关系支柱。其中,台湾问题始终是敏感神经,日本若随意解读,将动摇整个体系。事实证明,坚持这些文件有助于两国互利,避免地缘冲突升级。 进入2025年,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却出现反复。3月11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答辩书,针对NHK党议员质询,宣称1972年联合声明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该答辩称,历届内阁均持此观点,不会限制地方自治体与台湾交流。这直接为地方议员访台行为开绿灯,引发中方强烈不满。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邦交基础,日本此举严重违背承诺。答辩书忽略了和平友好条约的明确条款,试图将声明降格为非约束性文件。这种操作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因为条约已将声明嵌入法律体系。历史上,日本类似模糊表述曾导致关系紧张,如2021年菅义伟在党内辩论中将台湾称为国家,枝野幸男也附和描述为国家实体。这些言论违背联合声明精神,给台独势力释放错误信号。2025年3月的答辩进一步放大问题,地方访台活动增多,冲绳和大阪议员频繁往返,表面是经济文化交流,实则挑战底线。 日本国内对联合声明的曲解并非偶然,而是部分势力借台湾议题谋求政治利益。2025年2月,日美领导人联合声明写入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组织,3月答辩书紧随其后,5月防卫白皮书隐含对台支持倾向。这些举动与美国印太战略挂钩,日本试图在美日同盟框架下扩大影响力。但这忽略了中日关系的独立性。一个中国原则是战后国际秩序基石,日本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候选,若一再试探,将损害自身信誉。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联合声明效力,如联合国档案中登记的条约文本。日方声称声明无约束力,完全是单方面解读,违背国际法诚实信用原则。说到底,日本经济高度依赖中国,2024年中日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任何破坏将自食苦果。部分日本媒体和议员推动访台,表面接地气,实则忽略长远风险。中方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敦促日方纠正,但日本政府回应含糊,显示出政策不一致。 2025年10月21日,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并出任首相,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10月31日在北京时,高市明确表示,日本将在台湾问题上坚持1972年联合声明立场,不支持台独,将视台湾事务为中国内政。这与她竞选时较为强硬的修宪、防卫主张形成对比,也回应了中方对历史、台湾承诺的关切。高市强调恪守四个政治文件,确保中日关系根基不动摇。这份表态看似积极,体现了日本新领导层对区域稳定的务实考量。但需警惕其是否只是外交辞令。早在2025年10月2日,高市向美国智库投稿,阐述外交政策时已提及基于联合声明的日台关系态度。会晤后,中方欢迎日方回归共识,但强调需落实行动,如约束地方行为和经贸谈判让步。高市的转变可能源于国内经济压力和国际舆论,但其党内保守派背景仍需观察。总之,这为中日关系注入正面信号,避免进一步恶化。

0 阅读:0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