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赖岳谦说,十年前当大陆提出2025年规划时,欧美那些国家非常的紧张,追

烟雨评社 2025-11-02 13:53:15

台湾名嘴,赖岳谦说,十年前当大陆提出2025年规划时,欧美那些国家非常的紧张,追着大陆一路猛打,打到后来却突然发现,自己被拖得精疲力尽,大陆没有被打倒,反而却发展得更加的强大。 十年前大陆 2025 规划刚公布时,欧美确实慌了神,这份聚焦高端制造的规划,把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列为突破重点,直接戳中了欧美长期把持的产业高地。 美国率先出手,联合欧盟搞起了技术封锁,2025 年上半年推出的《芯片出口管制补充清单》,干脆把 14 纳米以下光刻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 23 类产品都纳入对华禁运,逼着荷兰 ASML、德国英飞凌这些企业切断技术转让。 欧盟跟着加码,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拉上加拿大、澳大利亚想建 “去中国化” 供应链,目标 2030 年实现战略原材料加工自给率 40%,摆明了要削弱中国在锂、钴、稀土领域的主导权。那时的欧美信心满满,觉得靠技术壁垒就能把大陆的产业升级摁在原地。 但这场 “围堵战” 很快就显露出反噬的迹象。半导体领域最明显,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泛林半导体因为失去中国市场,营收分别下滑 32% 和 35%,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半年就跌了 18%。 欧盟的矿产计划更尴尬,中国稀土精炼产品全球占比仍高达 92%,欧盟从非洲、拉美买来的矿石,因为没技术加工,60% 还得运回中国,每公斤成本比直接买成品高出 120 美元。 荷兰 ASML 的日子更不好过,中国市场曾贡献 25% 的研发资金,资金一断,新一代光刻机研发周期被迫延长 18 个月,连上下游供应商都扛不住,ASM International 光刻胶订单骤降 60%,只能关闭工厂裁员。 欧美越用力封锁,大陆的自主突破反而越提速。半导体领域,国产 28 纳米光刻机 2025 年实现量产,良率提升到 85% 以上,虽然和 ASML 的 14 纳米设备有代差,但足够覆盖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中低端市场,直接分流了 ASML 15% 的中端订单。 新能源领域更不含糊,中国光伏企业靠钙钛矿技术把组件转换效率提到 31%,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从 65% 涨到 78%,欧盟的反倾销限制形同虚设。 连赖岳谦关注的军工领域都有突破,094 型核潜艇即将升级为 096 型,搭载的 “巨浪 - 3” 导弹射程达 12000 公里,美国都承认没法精准捕捉其踪迹。 高端制造和基础设施的进步更是肉眼可见。2025 年 10 月,“探索三号” 母船搭载 “奋斗者” 号和 “蛟龙” 号,在北极密集冰区完成 43 个潜次作业,成了世界上唯一能在北极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5277 米。 西安东站主体结构封顶,39.4 万平方米的站房采用全国首创的山脊组合造型斜交空间管桁架结构,施工效率提升 30%,未来年发送旅客能突破 3650 万人次。 山东 “聊热入济” 工程贯通的 110 公里长输供热管道,是国内最长、管径最大的同类工程,一个供暖季能减少标煤消耗 129.89 万吨,减排效果相当于 4 个塞罕坝林场的年固碳量。这些突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 2025 规划落地的具体注脚。 现在再看,欧美当初的 “猛打” 更像给大陆的发展加了催化剂。大众汽车放弃欧盟本土供应链,跑到合肥建研发中心,因为和中国企业合作成本低 30%,技术迭代还快一年多。 特斯拉也转头和中国锂企在墨西哥建精炼厂,毕竟从中国进口精炼锂比美国本土便宜 45%。正如赖岳谦观察到的,这场博弈到最后,欧美被自己建的壁垒绊了脚,大陆却在突围中练就了更强的实力。 现在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很多游客旅游后也纷纷对中国的支付方式、快递速度、交通轨道建设和城市的繁荣景观赞叹不已,相信,未来我们国家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为人民为世界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