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印度的表现来看,APEC两次拒绝印度加入是完全正确的 这波预判简直神了!当年2017年、2019年两次申请入群被拒,印度还哭唧唧抱怨“被排挤”,现在看下来,APEC成员们的眼光太毒了,这要是真让它进来,指不定把亚太经贸合作搅和成什么样! 印度的“贸易保护癌”早就深入骨髓了,根本不符合APEC“自由开放”的核心原则!APEC成立的初衷就是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可印度倒好,堪称“关税壁垒专业户”,平均最惠国关税税率高达17.6%,远超亚太平均水平。就拿今年来说,刚宣布对中国电子元件加征20%关税,转头又对东南亚的智能手机配件提高进口税,连盟友美国的农产品都没放过,动辄以“保护本土产业”为借口搞贸易限制。这种只想占便宜不想守规则的主,进了APEC还不得把“互利共赢”的宗旨抛到九霄云外,满脑子只想着怎么薅其他成员的羊毛! 它的区域合作诚意更是低到离谱,承诺的事转头就能反悔!之前积极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都快收尾了,却突然以“本土制造业会受冲击”为由退出,让十几个国家的努力差点白费。要知道APEC最看重成员间的互信与协作,印度这种“反复无常”的作风,谁还敢跟它深度合作?更可笑的是,它一边喊着要融入亚太经济圈,一边又搞“印度制造”保护政策,强制要求部分电子产品本土化率必须达到60%以上,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跟APEC倡导的开放包容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印度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更是拖亚太合作的后腿!APEC成员大多是经贸活跃、基建完善的经济体,可印度的港口效率低到令人发指,集装箱平均滞港时间长达7天,是中国港口的3倍多;物流成本占GDP的14%,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更要命的是,它的政策稳定性极差,外资企业动不动就面临税务稽查、合规审查,去年特斯拉想在印度建厂,因为关税和本土化要求谈不拢,最后直接放弃投资。这样的营商环境,就算加入APEC,也难以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反而可能成为亚太产业链上的“绊脚石”! 还有它那“霸权主义”苗头,根本不适合多边合作平台!在南亚地区,印度动不动就对邻国搞“经济封锁”,还频繁在边境制造摩擦,这种喜欢搞单边施压的行事风格,要是带到APEC里,肯定会破坏成员间的平等协商氛围。APEC讲究的是“协商一致、自主自愿”,可印度向来习惯以“区域大国”自居,凡事都想占主导地位,当年申请入群时就要求特殊待遇,这种心态怎么可能跟其他成员和谐共处? 大家想想,APEC需要的是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干家”,不是只会喊口号、搞保护的“搅局者”!印度现在的表现,完全证明了它还没具备成为APEC成员的资格,两次被拒一点不冤! 一个合格的多边合作参与者,既要遵守规则,也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务实的行动。印度如果一直抱着封闭保守、反复无常的态度,就算再多次申请,也很难获得亚太各国的认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