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石油交易引爆美英联手施压!中国强硬回应震撼全球

云海澄碧翠 2025-11-03 15:01:31

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做出结束战争的举动。 围绕俄石油的大国博弈,核心矛盾正集中在中美英俄四方的角力中。斯塔默与特朗普的电话共识,把中国是否继续购买俄石油推到了全球关注的风口浪尖,背后牵扯的利益纠葛和力量平衡,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欧洲在这件事上的处境透着股拧巴劲儿。一边是和中国做生意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欧贸易规模庞大,能给欧洲经济带来不少助力;另一边又得看着美国的脸色,还要应对国内反对势力的指责,生怕因为对中国态度缓和,就被贴上 “对华软弱” 的标签。 所以欧洲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对华强硬的说法,说到底也就是想在两边之间找个平衡,表个姿态而已。 此前,美欧在针对俄罗斯油气产业方面着实费了一番心思,采取诸多举措,试图在该领域对俄施加影响,以达成其自身的战略与利益诉求。 不仅把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这两家撑起俄石油出口半壁江山的企业列入制裁名单,欧盟还第一次禁止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甚至给俄罗斯原油定了每桶 47.6 美元的价格上限。 可这些办法没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让美欧自己吃苦头 —— 能源价格跟着上涨,物价也越来越高,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受了影响。靠自己的力量根本达不到目的,美欧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中国能跟着一起行动,形成合力堵住俄罗斯的石油销路。 美国这么积极推动对华施压,心里打的算盘可不止一层。表面上是想切断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让它没钱继续维持战争;更深一层是想抢占全球能源市场,把自己的高价页岩油卖出去;最根本的还是想通过这件事把盟友们绑在自己身边,巩固自己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于俄罗斯而言,石油出口堪称其经济的命脉所在。石油贸易宛如强劲纽带,维系着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在其整体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4 年,油气相关收入占了俄罗斯财政总收入的 30.3%,还比上一年增长了 26.2%,这些钱直接支撑着前线的军事行动。 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石油最大的买家,2023 年买的俄石油占了其出口总量的 45%,正是有了中国这个稳定的市场,俄罗斯的石油收入才没受太大冲击,抗制裁的底气也足了不少。 也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英国首相斯塔默才特意和特朗普通电话,两人达成了共识。斯塔默还明确建议特朗普,在和中方当面见面的时候,直接提出让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要求。 英方虽然对中国和印度减少购买俄油的做法表示满意,但觉得这样的力度还不够,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得让中国彻底停止采购。 面对这样的施压,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正当合法的,从哪个国家买石油,是中国自己的事情,别人没资格指手画脚。 对于这种单边施压和经济胁迫的行为,中方坚决反对,如果自身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也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而特朗普之前虽然放话说要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加征最高 500% 的惩罚性关税,但在中美釜山会晤的时候,并没有认真讨论石油相关的问题,可见这种施压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 事实上,美国怀揣的这一图谋,若想付诸实现,其难度堪称巨大。此等野心要化为现实,着实面临重重阻碍与挑战。首先,制裁带来的能源涨价已经引发了通胀问题,影响到了美国国内的民生和政治局势; 其次,中国早就构建了多元化的能源供应链,就算调整俄油采购,也不会对自身能源安全造成太大影响,美国想通过这种方式拿捏中国根本不现实; 再者,欧盟内部本身就有分歧,不少国家依赖俄罗斯能源,很难真正做到步调一致;最后,中国手里还有稀土管制、关税反制等不少应对手段,真要是撕破脸,美国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这场围绕俄罗斯石油的博弈,牵扯着各方的核心利益,每一步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未来局势如何发展,还要看各方在利益与压力之间的权衡与抉择。

0 阅读: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