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言“重夺第一”,结果得意劲儿还没捂热,就被泼了盆冷水。 2025年刚开年,韩国造船业就攥着1月的订单数据到处吆喝,那架势跟中了大奖似的。克拉克森给的数明明白白,全球船舶订单按统一标准算有146万吨位,韩国船厂一伸手就捞走90万吨,62%的份额攥在手。 反观中国,当月就拿了27万吨,占比刚够19%,跟韩国比起来确实显得“单薄”。韩媒见状直接嗨了,门户网站头条全是“LNG船订单垄断全球”“中国散货船难比高端制造”,连带着电视台评论员都拍着桌子说“这才是造船业第一该有的样子”,仿佛下一秒就能把“全球造船霸主”的牌子钉在自家门口。 可这股子得意劲儿没撑到月底就蔫了。2月下旬,国际航运圈突然炸了个消息:马士基——就是那个以前提到中国LNG船还皱着眉,宁愿多花点钱跟韩国现代重工合作的航运巨头,直接给中国船厂抛了个40艘LNG船的超级大单,合同金额一算,足足80亿美元。 要知道,马士基去年才试探性地从中国订了14艘LNG船,当时还对外说“先看看技术稳定性”,结果这才过了一年,直接把订单翻了快三倍,加起来54艘的总量,几乎把自家未来五年的LNG运输船需求全交给中国了。 这事儿一出来,韩媒之前的嚣张劲儿瞬间没了踪影。要知道,LNG船可不是普通船,光一个殷瓦钢焊接就难倒过不少国家,以前韩国靠着这手艺垄断了全球70%以上的高端订单,还总嘲笑中国“只会造运煤的散货船”。可现在,马士基这种出了名的“技术洁癖”客户都把大单子砸过来,等于明着告诉全世界:中国的LNG船技术,早就不是当年的“跟跑者”了。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1月那90万吨订单看着多,拆开来算也就13艘船,而且有一半还是小客户的短期订单;中国这40艘不一样,马士基是长期合作,后续说不定还有追加,这分量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再往后看,韩国年初那62%的份额更像个“昙花一现的泡沫”。查一下2024年的数据就知道,韩国造船业全年订单份额才15%,是8年来头一次跌破20%,早就没了前些年的底气。2025年刚过三季度,中国造船业的新增订单就突破了1500万载重吨,全球份额稳稳站在53%,反观韩国,份额一路掉到30%以下,连“全球第二”的位置都开始晃悠。 之前韩媒喊的“重夺第一”,这会儿再提起来,倒像个没看清形势的笑话——连全年的订单基本盘都稳不住,靠一个月的爆发就想当霸主,难免被现实泼冷水。 其实韩国造船业的问题早有苗头。这些年他们总想着靠高端订单“一口吃成胖子”,却没注意到中国一直在默默补短板:从攻克殷瓦钢焊接技术,到研发绿色甲醇动力船舶,再到智能造船系统落地,一步步把中低端的优势延伸到高端领域。 马士基的40艘订单不是天上掉的,是中国船厂用一次次技术突破攒下的口碑;而韩国呢,除了年初那波短期订单,后续根本没接住像样的大客户单子,所谓的“高端优势”,慢慢成了“吃老本”。 现在再回头看年初韩媒的狂欢,反倒有点讽刺。造船业从来不是比谁一个月跑得快,而是比谁能长期稳得住。中国这波40艘大单砸下来,不光是拿了笔生意,更给全球市场递了个信号:中国造船不光能做量,高端领域照样能扛事儿。 韩国那点转瞬即逝的得意劲儿,说到底,还是没看清行业的风向已经变了。

									
									
									
									
									
									
									
									
								
萧萧瑟瑟
发起对韩国的制裁。美国针对中国的港口费就是韩国人在背后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