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是有名的反华分子,口才相当好!发现自从当了国务卿后似乎对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入

山河又月明 2025-11-04 11:05:17

卢比奥是有名的反华分子,口才相当好!发现自从当了国务卿后似乎对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卢比奥这角色转变确实有意思,从前在参议院里把反华调子唱得比谁都高,又是提法案又是发声明,恨不得把所有问题都往中国身上甩,可自打2025年1月宣誓就任国务卿,手握整个国务院的资源,看问题的角度反倒实诚了不少,那句“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与其说是长他人志气,不如说是戳破了美国自欺欺人的窗户纸。 他算是终于看清了,中美竞争的核心压根不是技术或资本的比拼,而是“能不能放下短期利益办大事”的底层逻辑差异,这一点在他国会演讲里骂美国跨国公司只顾自身利益、不管国家死活时,藏都藏不住。 就说脱贫这事儿,卢比奥肯定私下里翻了不少数据,不然不会有那么强的无力感。中国当年搞脱贫攻坚,可不是喊喊口号,光贵州一个省,在那些连地图上都难找到名字的山坳里,修通的高速公路就超过8000公里,要知道贵州多的是“地无三尺平”的喀斯特地貌,每公里修路成本比平原地区高出去三成还多,这些路修完头五年,连养护费都收不回来,纯粹是赔本买卖。 可就是这些不赚钱的路,把山里的猕猴桃、刺梨运到了城里,让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的贫困村,变成了年产值过千万的特色产业村。 全国832个贫困县摘帽那几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了近1.7万亿元,要是换成美国的资本家来做,别说砸钱修路,恐怕连进村考察的油费都得算进成本里。 反观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的市民喝了大半年棕色的自来水,水龙头里的水浑浊得像咖啡,当地政府也知道是供水管道老化,可就是没人愿意掏钱修——企业觉得这活儿没利润,联邦政府的拨款要先过两党博弈的关,等议员们吵完架,市民早就习惯了买瓶装水过日子。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给本国基础设施评了个C-,说未来十年光陆上运输的资金缺口就有1.2万亿美元,可拜登政府喊了半天的1.2万亿美元基建法案,真正落到道路桥梁上的钱才1100亿,到2023年实际花出去的还不到25%。 不是美国人不知道问题在哪,是资本的算盘打得太精,不赚钱的事儿连政府都撬动不了,更别提企业了。俄亥俄州有个机械师干了30年的工厂说关就关,就因为对冲基金觉得利润率不够,哪管工人失业后全家喝西北风。 中国这种“不以赚钱为目标”的狠劲,在基础设施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青藏铁路修了整整五年,投资330亿元,穿越550公里的冻土带,通车头十年都在亏损,可它让西藏的GDP十年间翻了近三倍,让藏族牧民的牛羊肉能及时运到全国各地。 再看美国,95号州际公路修了61年才贯通,纽约的地铁能老旧到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过路口,新泽西一座104岁的老桥都成了东北部经济带的“阿喀琉斯之踵”,还在那儿凑合用。 卢比奥自己搞国务院重组时肯定深有体会,想砍点官僚机构都得跟利益集团掰手腕,更别说推动那种十年看不到回报的大项目了。 疫情那阵子的对比就更直白了。中国建方舱医院跟搭积木似的,十天就造出上千张床位,疫苗免费给全民接种,花的钱全由国家兜底,压根没算过什么时候能回本。 可美国呢,防疫物资被企业炒到天价,N95口罩一度涨了十倍,偏远地区的医院连呼吸机都不够用,资本家宁愿把过剩的口罩存进仓库等涨价,也不肯低价卖给急需的民众。 卢比奥在处理国际防疫援助时,估计也挠过头,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援助合同说砍就砍,92%的项目说停就停,本质上还是觉得这些投入换不来立竿见影的利益,不如省点钱。 还有“一带一路”上那些项目,更能说明问题。埃塞俄比亚的电气化铁路,把咖啡种植户的豆子从山里运到吉布提港,让原本烂在路边的农产品能卖去全球,这铁路短期内根本赚不到钱,可中国还是投了数十亿美元。 美国以前也搞对外援助,可大多绑着政治条件,钱要么进了当地权贵的口袋,要么回流到美国企业账户,真正能帮到普通人的没多少,到卢比奥这儿干脆直接关掉了国际开发署,说白了就是觉得“不赚钱的援助没意思”。 卢比奥现在肯定特矛盾,他在演讲里说“资本主义没有改变中国,反而是中国改变了资本主义”,这话里藏着无奈。 美国信奉“股东利益最大化”,标普500公司2023年花了8000多亿美元回购股票,就是因为这比投基建、搞研发来得快。 可中国靠五年规划一步步推进,从脱贫到基建再到科技突破,每一步都盯着长远价值,哪怕短期不赚钱也咬牙干 。 就像他自己搞国务院裁员、撤销办事机构,想给美国提提劲,可面对资本绑架政治的沉疴,这点动作根本不够看。 美国的桥梁还在老化,贫困率还在徘徊,企业还在盯着短期利润,而中国的高铁还在延伸,乡村还在振兴,那些不赚钱的投入正在悄悄变成实实在在的国力。 卢比奥能说出那番话,大概是站在国务卿的位置上,终于看清了这种“算大账”和“算小账”的差距,那种无力感,怕是比当年竞选总统失败还难受 。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