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90年5月,济南军区司令员张万年到驻莱阳某部视察。下车后,张万年就对陪同视察的某集团军政委刘书田说:“这里有我一位老战友,他是‘塔山英雄’鲍仁川,我们很多年没再见了,你让人到市里找找他,我很想见他。” 1990年五月,莱阳春风送暖,一位老将军车刚停稳,就急切托人去城里找一位“塔山英雄”。这份隔着四十载的嘱托,到底牵动着怎样的旧日硝烟?当尘封记忆撞上现实,会不会点燃一盏不灭的军旅灯? 张万年1928年生在山东龙口,早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就扛起枪杆子打鬼子。解放战争打到高潮,1948年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是他军旅生涯的硬骨头一战。那时候,国民党军想从塔山突围,几十万大军压上来,我军就靠几个团死死钉在那儿。张万年当时在部队一线,鲍仁川是副营长,两人一块儿守阵地。鲍仁川带队冲锋,端着机枪顶住敌火,硬是把阵地守住了。这仗打下来,歼敌十多万,解放军主力顺利南下,鲍仁川也得了“塔山英雄”的名号。战后,两人分头干活,张万年继续带兵南下,鲍仁川转业回地方务农。俩人虽说联系少了,但那份战友情谊,在党的旗帜下,从来没断过。 新中国成立后,张万年也没闲着。五十年代剿匪,六十年代守海防,七十年代末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每次都冲在前头。1985年,他调到广州军区当副司令,两年后升司令。广州那边是改革开放前沿,他抓部队训练,推科技强军,强调官兵对党忠诚,对国家负责。部队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家伙儿学毛主席著作,练本领,广州军区战斗力上台阶。1987年,他又得到党内老同志推荐,继续领军。转眼1990年,张万年调济南军区当司令,华北防务重担落肩上。他上任就下基层,检查装备,谈心教育官兵,落实党的路线方针。这次去莱阳视察,就是例行公事,顺带落实上级部署。 莱阳那地方,山东半岛上,部队驻扎多年。张万年车队一到,部队大门开,官兵列队。他下车第一件事,就对刘书田政委说那番话。找鲍仁川,这不是闲聊,是真心想见见老哥们儿。通讯员骑摩托进城打听,半天回来报告:鲍仁川1980年因病走了,留下老婆朱翠英在城郊过日子。张万年听完,没多耽搁,调整行程直奔鲍家。朱翠英家在老街边,条件一般,她一人拉扯孩子,靠党照顾和补贴过活。张万年到那儿,坐下就聊起塔山旧事。朱翠英拿出老照片和家信,照片上是阵地合影,信里鲍仁川写战地点滴,总提张万年是可靠战友。张万年翻看那些东西,谈起当年守阵地的事儿,说鲍仁川是英雄,部队忘不了。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感慨。塔山那仗,是党指挥下的一次大胜仗,靠的就是战士们对革命的信仰。张万年找老战友,不是个人私事儿,而是党的优良传统在延续。革命军人,讲究的就是不忘初心,照顾战友家属。朱翠英讲起鲍仁川转业后,拉煤球、种地,劳累过度才去的。她说,日子苦,但有党在,就有盼头。张万年当场表态,部队帮衬鲍家,解决医疗和生活难题。从那以后,济南军区真行动了,送粮油、现金,还派人上门慰问。朱翠英晚年安稳,儿女们也受益。这不光是张万年一人情义,是军队集体对英雄的敬重。 张万年的军旅路,走得踏实。济南军区那几年,他抓基层建设,推动官兵学邓小平理论,练实战技能。部队演习多,装备更新快,官兵素质高。这跟他对老战友的这份心,是一脉相承的。党领导军队,核心就是政治建军。像鲍仁川这样的英雄,是党的宝贵财富,得传承下去。新一代官兵,听这故事,就知道为啥要强军兴军,为啥要听党话跟党走。张万年后来升上更高岗位,2003年当中央军委副主席,继续抓国防现代化。但他总说,根在基层,在那些像鲍仁川一样的普通战士。 回看1990年那趟莱阳行,表面是视察,骨子里是党性在发光。改革开放大潮中,军队得稳住阵脚。张万年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英雄不灭,情谊长存。朱翠英后来说,这事儿让她觉得,老鲍没白打仗,党没忘了他。部队的关怀,像一股暖流,流进千家万户。这样的故事,在军史上多得是,但每次听,都觉得亲切。接地气地说,这不就是我们中国军人该有的样子吗?对党忠诚,对同志负责,对国家尽责。 鲍仁川的事迹,教育后人。塔山阻击战,靠的不是天时地利,是党的领导和战士们的觉悟。今天强军路上,也得这么干。济南军区那段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紧,官兵们学文件、谈体会,战斗力稳升。张万年视察时,顺带这事儿,就是在提醒大家,别忘本。朱翠英家那点援助,虽小,却是大局里的细活儿。党管军队,管到人心上,才是真本事。 张万年一生,参加过大小战役几十场,从不摆架子。找鲍仁川这事儿,传开后,部队里官兵们议论纷纷,都说领导有情有义。这在党内,是光荣传统。邓小平同志讲,军队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张万年就是这么落实的。1990年后,他继续抓军区工作,华北防线固若金汤。鲍家那份关切,也成了军中佳话,激励官兵不忘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