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印度也能!印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是中国在这场关税战中赢了,中国能硬抗美国,那么印度也能,还能做的更好!仔细想了想,觉得印媒说的很有道理。 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一度冲到130%,针对电动车、半导体这些高科技玩意儿。中国没慌张,直接限制稀土出口,这东西是美国高科技离不开的原料。结果呢,双方在首尔坐下来谈,达成一年休战,中国答应管住芬太尼流入美国,美国就把部分关税降下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总额掉了27%,但整体出口还涨了6.1%,转向巴西、阿根廷买大豆和牛肉。专家说,中国经济韧性强,国内消费拉动,创新投资没停,这硬抗的底气来自多年积累的自给自足体系。 印度时报那篇文章点出,中国在关税战里没崩盘,证明美国也没那么无敌。帝国主义纸老虎的说法听着老套,但现实中美国经济也受影响,通胀上行,企业成本涨。印度作为人口第一大国,14亿人齐心协力,什么事儿办不成?想想印度纺织、制药这些行业,本来就竞争力强,现在中国货贵了,美国买家自然转头找印度供应商。塔吉特公司之类的零售商,已经开始联系印度厂家谈订单转移。印度出口到美国的规模865亿美元,即便面对50%关税,也能抓住空档填补市场。 印度工业能力不弱,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产量大,军事力量全球前茅,经济从农业到服务基本自成一体。大不了少买美国货,转向国内生产或找其他伙伴。印度时报觉得,印度不光能硬抗,还能做得更好,因为服务贸易盈余大,软件出口全球领先。关税战让中国产品竞争力降,印度货价位合适,GDP影响才0.3-0.4%。政府推激励措施,加速海关清关,从30小时缩到6小时,苹果公司生产线移到泰米尔纳德邦,这不就抢了先机? 回看中美贸易战历史,2018年特朗普第一波关税,中国回应对等征收,美国农产品、汽车遭殃。中国没坐以待毙,投资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实验室忙活不停。出口转向东南亚、欧洲,上海港口集装箱堆满,船只忙着运货。经济增长稳在5-6%,证明硬抗策略管用。印度学着点,商务部长戈亚尔在议会说,不接受单方面规则,得双边谈。印度纺织厂订单增加,制药企业对美发货涨,这波机会抓住了,就能提升制造业份额。 印度时报文章强调,印度有独特优势,劳动力市场庞大,年轻人学编程、机械技能,培训中心到处是。相比中国,印度服务出口更稳,软件业全球份额大。美国关税虽高,但印度能通过新协议抵消影响。经济学家开会讨论,投影数据表显示,印度损失小,还能从供应链转移中赚一笔。出口组织主席说,这创造公平竞争场,印度企业得多发货。想想人口红利,众志成城,印度真能顶住美国压力,甚至反超。 贸易战升级,美国对印度也下手,50%关税因俄罗斯石油进口。但印度没乱阵脚,催BRICS国家谈贸易平衡,印度最大赤字就在伙伴国里。特朗普团队给90天宽限,印度借机调整策略,亲近俄罗斯、中国,分散风险。专家警告,美国关税可能不持久,印度等一等就能翻盘。印度时报观点接地气,中国硬抗成功,印度学着来,工业军事实力摆那儿,自给经济体系帮大忙。 中国在战中转向国内创新,“中国制造2025”计划加速,投资高科技缓解压力。印度类似,推动“印度制造”,简化税收,统一市场。数字印度项目扩展互联网,电商飞速发展。面对全球挑战,莫迪强调自力更生,印度出口保持增长,纺织玩具填补中国空缺。美国买家邮件洽谈,印度经理回复报价,合同一签就成。印度时报说,这不光硬抗,还能做得更好,服务贸易拉动经济。 数据上看,中国出口总额没大跌,转向其他市场稳住大局。印度观察中美动态,商务部发言强调机会。印度人口优势明显,劳动力成本低,工业基础牢。军事力量支持安全,经济体系减少进口依赖。政府激励政策出炉,海关效率提速,外企生产线转移。相比中国,印度软件出口强,关税涨价让印度产品更受欢迎。经济会议专家分析,印度GDP影响最小,通过协议抵消。 印度时报文章有道理,美国并非铁板一块,贸易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顶住压力,印度也能,人口多、工业强、经济自足。大不了不买美国货,转内需或找伙伴。专家说,印度纺织制药抢市场,出口额涨。戈亚尔发布会宣布,推动谈判。印度优势在服务盈余,软件全球领先。关税战中,中国赢在韧性,印度学着来,能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