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增援部队,上甘岭坚守五天四夜,让美军见识了神级兵王 “1952年10月1

斯年谈历史 2025-11-05 23:26:37

一个人的增援部队,上甘岭坚守五天四夜,让美军见识了神级兵王 “1952年10月18日凌晨三点,你们谁再退半步,我马新年先开枪!”瓦砾间传出这句怒吼,紧接着几发曳光弹划破夜空。山谷瞬间安静,美军冲锋的脚步声戛然而止。五天四夜的较量,就在这一声喝令后进入白热。 10月14日,美军第8军与南韩部队按照“范弗里特弹药量”计划,对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倾泻炮弹19万余发。顾问团内部记录写得很直白:“要用钢铁犁开中国人的信心。”炮幕拉开当天,597.9与537.7两处主峰几乎被削平,可阵地没有松动,反倒在烈焰与飞石中长出更多散兵工事。守军仅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两个加强连,人数不过七八百。十里开外,美军指挥所里还有摄影记者等着拍“冲顶留影”。 15军立即下令各团抽调精兵向主峰渗透。29师86团接到命令后,于16日拂晓抵达前沿。此时高地已被翻成蜂窝,空气里充满焦糊味。战士们刚跃入壕沟,第一波敌军便顶着机枪网扑来。子弹在耳边嗡嗡转,钢盔被打得火花四溅。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直面成建制的坦克伴随冲击,心里再硬也下意识屏住呼吸。就在这时,一个瘦高身影站起身,抬枪连扣三发。最前面的美军班长轰然倒地,后面几名步兵愣神半秒,潮水般推进的队形立刻散开。那人正是马新年,86团机枪三连副班长。 关于他,以前连史只写几句:1929年生,河北涿州人,参加解放军时枪法名列新兵营前三。可在上甘岭之后,几乎所有连排的战功登记表都出现他的名字,政治处一度以为“统计重叠”。究其原因,还是那五天四夜的“单兵增援”令人瞠目。 18日夜,美军乘滚雷火线企图一口气夺下主峰。暗堡里的轻机枪被炸哑,十几名战士缩在半塌的坑道里,子弹却打不出去。马新年掰下一颗木柄手雷,低声对身边的通信员说:“我先抻出个空,你们把机枪抢回来。”他打滚翻出掩体,顺势甩雷,又抢下一具M1冲锋枪,靠着断墙压制住刚冒头的敌火点。短短三分钟,身后那挺机枪重新开口,火舌把美军撕成两截。山脚指挥官记录:中路突击连因不明火点阻拦,伤亡过半,被迫下撤。这“火点”就是马新年。 随后几小时,597.9高地前沿12个阵地像风箱一样起伏。哪处胶着,他就钻哪处:子弹打光,捡敌军的;冲锋枪卡壳,换手雷;没有手雷,抡上刺刀。有人统计,17日至21日,他累计在主峰和侧峰之间往返二十余次,行程超过五十公里,全靠两条腿。试想一下,在几乎没有遮掩、遍布弹坑的山头,这种跑动得顶着怎样的火力。 86团排长赵启文事后写战地日记:“夜里听见枪声短促而密,知道老马又到了别的阵地。那枪声像给大家打了强心针,谁都不愿意先松手。”不得不说,士气就是这样被硬生生提起来的。当对手发现无论哪个角落都蹿出一个“活阎王”,心理优势就开始动摇。美军情报参谋在报告里说:中国人有一名“移动火力点”,行动路线难以预测,建议优先狙杀。可高地连峰顶都被炸矮两米,一个步兵能活着穿行,实属奇迹,想精确狙杀谈何容易。 战至19日下午,美军集中两个营火力猛攻侧翼11号阵地。那是597.9最薄弱的肋部,如被撕开,主峰守军将腹背受敌。当时阵地里只剩13人、两挺轻机枪,一箱弹药。马新年冒着炮弹纵身跃入壕沟,第一句话就是:“用我的备弹,机枪给我架高点!”随后他端起缴获的汤姆逊冲锋枪,站到壕沟边缘,几乎零遮蔽压制来敌。敌人惊讶于目标如此明显,居然愣了几秒才开火。这几秒,让机枪得以恢复持续射击。半小时后,美军残余退下山,11号阵地仍在。守军减员到6人,塞进作战日志的那张名单里又加了马新年的名字。 五天里,马新年合计击毙敌军八十余人,摧毁火力点十六处,单兵支援十二块阵地没有一处失守。他身上带着8处擦伤,两次被震昏,却始终没离开主峰。22日清晨,他才在简单包扎后被强制送下山。团卫生队给他填表,伤情一栏写“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体力严重透支”。他把表塞回去:“写轻一点,还得回山上。” 25日,上甘岭炮声渐稀,残雪掩住血迹,597.9高地依旧插着志愿军红旗。各营提交战功簿时,一条备注反复出现:“突击援兵,姓名马新年,86团。”政治处特地核对,才搞明白并非重名。随后,军部批准他特等功,列入231名特等功臣名单。授奖那天,他只是问:“王永富的家信写好了么?”同批战友沉默点头。 美军在战后评估会议里,把无法解释的“单兵高机动火力”归类为意外因素,并上报西点军校课题组。范弗里特在记录边角留一句话:“敌人的顽强超过了火力学理论预期。”一句话,生动写尽美国军方当时的挫败感。 遗憾的是,马新年后半生资料甚少,军旅档案也因转隶几度散佚。但上甘岭存下来的那份联名请功纪录,让“一个人的增援部队”从未被遗忘。人们始终记得,下沉夜雾中,有位瘦高的河北汉子扛着冲锋枪满山飞奔,用五天四夜告诉世界:阻挡不住的,不是钢铁,而是决心。

0 阅读:45
斯年谈历史

斯年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