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

尔说娱乐 2025-11-06 10:58:14

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子拉住,她说,“你不必替我赎身,我自有办法脱身。要娶我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 1914年初春的上海,乍暖还寒。 长三堂子青楼里,14岁的董竹君穿着素雅的月白衫子,正在给客人斟茶。 当她听说夏之时要花三万银元为她赎身时,手中的茶壶微微一顿。 董竹君没有立即接受夏之时的好意,而是提出了三个改变她命运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她坚持要做正室夫人,绝不为妾。 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谓大胆,但她深知只有正妻身份才能保障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第二个条件,她要求婚后能赴日本留学,接受新式教育。 这个要求展现了她超越时代的远见,明白知识才是女性独立的根本。 第三个条件,她提出婚后家中事务要由她主导,这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更是惊世骇俗。 这三个条件折射出董竹君非凡的智慧与勇气。 她不是被动等待救赎的弱女子,而是主动规划人生的强者。 更令人惊讶的是,夏之时竟然全部应允。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董竹君凭借自己的机智逃出青楼,与夏之时成婚。 东渡日本的旅程充满艰辛。 在横滨码头上,咸湿的海风吹拂着董竹君的裙摆。她紧紧攥着行李,眼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不仅熟练掌握了日语,还学会了法语。 可惜好景不长。 夏之时派来"照顾"她的弟弟,实际上是对她的监视。 每次她想去听进步人士的讲座,都会受到阻挠。 最终,在夏之时的强烈要求下,董竹君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国。 这让她意识到,实现三个条件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回到四川夏家的日子并不轻松。 封建大家庭的规矩多得令人窒息,但董竹君总能巧妙地周旋其间。 她细心观察每个人的喜好,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就连最初对她心存芥蒂的婆婆,也渐渐被她的聪慧能干所打动。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主导家务,实现了第三个条件。 命运的转折来得突然。 夏之时在派系斗争中失势后,整个人都变了。 昔日意气风发的军官,如今整日沉浸在鸦片烟中。 面对家道中落的困境,董竹君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毅然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这时她更加体会到,当初坚持要做正妻是多么明智的决定。 她尝试过很多生意:织袜厂、黄包车公司、甚至还在街角开过杂货铺。 失败接踵而至,但董竹君从未放弃。每次破产后,她都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这些挫折反而磨练出了她敏锐的商业眼光。 在日本学到的知识,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1934年的上海滩,霓虹闪烁。董竹君在静安寺路盘下一个小店面,创办了"锦江小餐"。 她发现上海的川菜馆生意冷淡,主要是因为菜肴过于麻辣,不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于是她大胆创新,在保留川菜特色的同时,适当降低了辣度。 这种创新思维,正是她留学经历的体现。 开业第一天,店里只来了三桌客人。 但董竹君并不气馁,她亲自在厨房监督每道菜的出品。 渐渐地,"锦江小餐"以地道的口味和优雅的环境赢得了口碑。 杜月笙第一次来用餐时,对那道改良版的宫保鸡丁赞不绝口。 在董竹君的精心经营下,"锦江小餐"很快发展成闻名上海的"锦江饭店"。 她事必躬亲,从菜单设计到餐具挑选,从员工培训到客房布置,每个细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饭店的窗帘是她亲自去挑选的,餐具是她专门定制的,就连服务员的制服都是她参与设计的。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她实现了对家庭事务的主导权。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 将锦江饭店献给国家。 当时有人劝她保留股份,但她坚持全部捐献。 她说: "是新时代给了我新生,我应该回报这个时代。" 这一决定,正是她作为正室夫人应有的格局与担当。 晚年的董竹君住在上海的一处普通公寓里。 客厅墙上挂着她与各界名流的合影,书架上摆满了她爱看的书籍。 虽然经历过特殊时期的磨难,但她始终保持着优雅从容的生活态度。 每天清晨,她都要仔细梳妆,她说这是对生活的尊重。 1997年的一个春日,97岁高龄的董竹君安详离世。 她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受过她帮助的人。 这位从青楼女子成长为实业家的女性,用她传奇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强不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