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

微笑着前行 2025-11-06 13:39:13

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老鸨要3万赎金,他正要付钱,却被青楼女子拉住,她说,“你不必替我赎身,我自有办法脱身。要娶我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1914年的上海,27岁的蜀军将领夏之时在青楼里认识了14岁的董竹君。董竹君的命苦,老家在江苏海门,父亲是拉黄包车的,母亲给人帮佣,一家人在乱世里勉强糊口。 董竹君的苦难并非个例,清末民初的海门作为长江入海口的商埠小镇,战乱与灾荒频繁交替,底层民众生计维艰。她父亲董同庆早年在私塾读过几年书,因家道中落才沦为黄包车夫,每日拉着车在泥泞的街道奔波,所得微薄仅够一家人果腹;母亲高兰英则在大户人家做帮佣,洗衣做饭、缝补浆洗,受尽白眼仍难改贫困处境。1909年,董竹君父亲突发重病卧床,家中失去唯一经济来源,为筹措医药费,母亲无奈之下只得将年仅10岁的她抵押给上海的青楼,约定三年期满可赎身,却未料这一去便陷入风月场的牢笼。 被卖入青楼后,董竹君并未像其他女孩那样消沉认命。老鸨见她模样清秀、眼神灵动,便将她视为“摇钱树”,教她识字、弹琴、唱曲,却始终对她严加看管,防止其逃跑。虽身处风尘,董竹君却坚守底线,拒绝接客,即便遭受老鸨打骂也绝不妥协,这种倔强让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一丝清醒。而此时的夏之时,正处于人生的关键转折期,他1904年考入四川武备学堂,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四川发动起义,被推举为蜀军总司令,年仅24岁便成为手握兵权的革命将领,1914年因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被迫流亡上海,筹备反袁事宜。 夏之时与董竹君的相遇,看似偶然实则暗含时代必然。当时夏之时常以青楼为掩护联络革命同志,他见惯了达官贵人对风尘女子的轻薄,却被董竹君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这个年仅14岁的女孩,面对权贵不卑不亢,谈起时局竟能说出几分独到见解,这源于她在青楼中耳闻目睹的各色人物与事件,也离不开父亲早年对她的启蒙。得知董竹君的遭遇后,夏之时心生怜悯,更敬佩她的骨气,当即提出为她赎身,这才有了开篇的一幕。 董竹君提出的三个条件,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清末民初虽已有新思想传播,但“三从四德”仍根深蒂固,女性大多依附男性生存,一个青楼女子竟敢向军官提出平等要求,足以见其胆识。她深知,若仅凭夏之时的赎金脱离青楼,终究只是从一个牢笼跳入另一个依附他人的困境,唯有通过读书学习获得独立能力,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夏之时之所以爽快应允,不仅因对董竹君的欣赏,更源于他接受的新式教育与革命理念——他投身革命本就是为了打破旧制度的枷锁,自然理解并尊重女性追求独立的诉求。 随后,董竹君凭借智慧成功脱身,随夏之时远赴日本。在日本期间,她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从基础的识字算数开始,刻苦攻读日语、历史、地理等课程,不仅弥补了早年失学的遗憾,更开阔了眼界。夏之时虽忙于革命事务,却始终支持她的学业,两人在异国他乡相互扶持,感情日益深厚。1915年,两人在日本正式结婚,董竹君也从此告别了“阿媛”这个青楼名号,以全新的身份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这段婚姻虽始于乱世中的偶然相遇,却见证了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成就。董竹君并未因成为“将军夫人”而停下脚步,她始终保持着清醒与独立,即便后来随夏之时回国,面对军阀混战的动荡时局,也未曾沦为依附丈夫的菟丝花。而夏之时虽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失意,但他当年对董竹君的尊重与支持,为这位未来的商界传奇奠定了成长的基石。两人的故事,不仅是一段跨越阶层与年龄的爱情佳话,更折射出清末民初新旧思想碰撞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社会变革的艰难历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