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会步苏联后尘吗 来源:夜静城 曾不可一世的苏联: 曾经的东斯拉夫人被

烁耀中原 2025-11-06 20:23:18

俄罗斯会步苏联后尘吗 来源:夜静城 曾不可一世的苏联: 曾经的东斯拉夫人被称为战斗民族,原因在于沙俄通过不断的侵略周边邻国,将一偏隅小国逐渐扩张直到成为苏联这一世界疆域最辽阔的国家。 注:作为沙俄邻国,我国被其掠夺了约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同时导致外蒙古脱离。 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拥有为世界所胆寒的最强陆军、核军备和航天技术,钢铁洪流是西方阵营对苏联陆军的形容词。为了在冷战中先拔头筹以维持其超级大国的霸权,苏联以倾国之力打造重工业如钢铁、机械、能源、军备、核武器、导弹、原子能、空间技术等尖端部门。在极端的国际局势的促使下,这一系列政策导致苏联经济结构的极端畸形,从而无瑕顾及其它产业的协同进步。 注:因国际局势影响,虽然我国近二年也开始重理轻文,但还远未像当年的苏联那么极端。 难道当年苏联领导人没看到这些问题吗?当然看到了,可它为何依然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呢!原因有很多。当年在苏联的领导下华约与北约分庭抗礼,既然是老大,必须有老大的实力,为了国力、为了安全、为了生存、为了政治独立、为了对标美国不得不将工作重心全部放在重工业上,但发展重工业,需要有大量的原始投入,在其第一、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还极不协调的情况下,强行从内部获取,采取的措施如提高税赋、资产罚没、对粮食的低收高售等,从而为社会主义大厦的倾覆埋下了伏笔。 官僚主义、贪污腐败、阶级矛盾、寡头垄断、计划体制等弊端在强大的重工业的掩饰下,让苏联对外展现出极其强大的一面,但也掩盖了内部的积贫积弱。大国弱民等问题累积之下,加速了民怨沸腾,最终导致祸起萧墙,失援而毙。 俄罗斯的出海口: 苏联分裂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包括仍然世界第一辽阔的国土、世界最长的海岸线和大陆架。但也继承了苏联的发展模式和政治性格。 然而,即使俄罗斯仍然拥有世界第一的疆域,但苏联时期的未了心愿却愈发严重——缺乏优质港口导致其海上实力被严重消弱。在苏联时期,这一问题还可以通过华约国来解决,但时至俄罗斯,华约国消失,历史积怨甚至导致一些华约国此时变成了北约国。 在西部的波罗的海方向,俄罗斯想要进入大西洋,不但航道狭窄,而且航道二侧全是北约国家,在这个“胡同”里航行,全程不得不暴露在北约国家的“监管”之下,导致其海军力量在此方向难以施展。为了争夺这个很容易被老对手们卡脖子的大西洋出海口,俄罗斯是煞费苦心。 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大西洋的出海口 在西部的黑海方向,俄罗斯想要进入大西洋,面临和波罗的海同样的困境:必须先经过黑海,然后再通过北约国家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后进入狭窄的“胡同”地中海,而此胡同的一侧,也均为北约国家。因此,俄罗斯在黑海方向的海空力量被严重削弱。 俄罗斯经黑海向大西洋的出海口 在北冰洋方向,俄罗斯拥有巨大的优势,然而,虽面朝大海,却天不随人愿,北冰洋沿岸冰封期过长,导致适航期过短,不但绕路且漫长的沿岸无目标客户。在不得不的情况下,需要破冰船辅助,因此航行时间过长,航运成本过高,而在此方向上广袤的陆地,同样由于气候寒冷,几乎全域为永久冻土,因此大部分区域为无人区,运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过差。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其中的海参崴港在俄罗斯绝对算得上是难得的良港,是俄海权中唯一的亮点:面朝“温暖”的日本海,没有北约全程注目下的“胡同”,因此,即便海参崴港每年有四个月的冰封期,这里也成为了俄太平洋海军基地。 敢问路在何方: 由于俄罗斯西部临欧洲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相对适宜,因此俄罗斯8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然而,由于国家资源集中在此,同时直面北约,再加上与邻国不可调和的历史积怨,导致地缘环境恶劣。 为了更好的融入“世界”,俄罗斯一直以来以欧洲国家自居,但北约也好欧盟也罢,对它的孤立导致俄罗斯成为了一个孤岛国。在外部的十面“埋伏”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其科技与军工技术却只能依赖苏联遗留技术的小修小补。 除了军工与科技发展的疲态日显,苏联遗留的轻工业缺失的问题继任者俄罗斯在市场化冲击下解决无望,甚至因为发生战争,一个饮料企业都敢于对俄罗斯说不。而农业,在局势的逼迫下,在与中国“抱团取暖”后,才算得以局部改善。 背靠大树好乘凉,囧途中的俄罗斯的邻国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然而,这个制造业大国却不是资源大国,而正在这个节点,不长眼的美国又在对中国进行遏制性“冷战”,而俄罗斯,恰恰是个资源大国——大资源于俄罗斯而言,用处不大,但大资源与大制造集成却是天下无敌。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烁耀中原

烁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