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关截查两名女子,掀开裙子一看,好家伙,大腿上密密麻麻缠满了活蹦乱跳的小乌龟,她们竟在裙下藏了68只生物! 这事就发生在深圳湾口岸,那天下午,两个穿着宽松长裙的女子一瘸一拐、步态僵硬地走向通关通道。监控室里的关员一眼就盯上了这反常的步态——裙子明明宽松的很,怎么走路跟被绑住了似的僵硬怪异?拦下来检查时,女关员伸手一摸她们的裙摆内侧,立马摸到了紧身裤上凸凸凹凹的东西。 一掀开裙摆,连见多识广的关员都愣了:黑色紧身裤外面用松紧带横着捆了几十个鼓鼓囊囊的无纺布小包,一挪动就有细细的蠕动感,还有两只小乌龟直接从包缝里探出头来,吓得其中一个女子赶紧往后缩。最后一数,俩人一个藏了39只,一个藏了29只,加起来正好68只活龟。 这种藏法看着隐蔽,其实全是破绽,可走私分子偏偏就爱用这套路。挑女性旅客用长裙做掩护,说白了就是看中长裙能挡住腿上的鼓包,而横着捆的松紧带既能固定住包裹,还能借着人体的温度让小乌龟活着,算是把通关检查的盲区摸得透透的。 这俩女子后来老实交代,她们就是想赚200到300元港币的“带货费”,就答应帮不法分子跑腿,连货要交给谁都不知道,纯粹就是黑色产业链里被利用的小喽啰。 这起案子看着离谱,其实只是跨境活体走私的冰山一角,背后全是“爬宠”市场的暴利在作祟。 经广东省濒危动物研究所鉴定,这批龟是非洲侏儒侧颈龟,在境外原产地卖得很便宜,可一到国内“爬宠圈”,被冠上“秘境精灵”的名头后,每只就能卖到几百块,身价直接翻倍。 这种利润差在其他物种走私里更吓人,温州海关之前查获过一起巨蜥走私案,境外几百块一只的泽巨蜥,到了国内能卖到几千元。山东有个叫曲某的男子,就因为走私、售卖这类濒危物种,最后被判了九年六个月。 这些走私分子摸准了市场需求,知道侏儒侧颈龟体型小、好养活,成了热门宠物,就铤而走险用人来运输——既躲开了邮件查验的风险,还能保证小乌龟活着到目的地。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没经过检疫的外来物种一旦流入国内,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大麻烦。 侏儒侧颈龟长着锯齿状的锋利牙齿,能轻松咬碎螺壳,鱼卵、水草、无脊椎动物全吃,生存能力特别强,就算遇到干旱也能休眠好几个月。要是不小心逃到自然水域里,很快就会变成生态系统的“破坏王”。 这可不是瞎操心,吉林松花江就出过千只巴西龟被放生的事,这种外来龟4-5年就能成年,一年能产卵3-5次,短短几年就把本土龟的生存空间挤得严严实实。 大连有个池塘,一只巴西龟在6年里几乎把池塘里的青蛙全吃光了。 更可怕的是基因污染,外来龟多了,本土龟被迫和它们杂交,原生种群的基因就会退化,这种破坏一旦发生就没法挽回。 除了生态风险,公共卫生安全也悬得很。检测发现,这批侏儒侧颈龟身上带了未知的寄生虫卵和沙门氏菌,这种细菌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人,对老人和小孩的威胁尤其大。 温州那起巨蜥走私案里,买家孙某收到的苏门答腊巨蜥,养了两三天就死了,就是因为运输时环境差还没经过检疫。这种病死的外来物种要是随便扔了,很可能让病菌扩散开来。 这次查获的68只龟里,已经有几只因为被捆绑挤压,出现了体温过低、龟壳磨损的问题,要是没被海关拦下,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都藏着公共卫生隐患。 海关能拦下这俩女子,可不是靠运气,而是科技手段和人工排查一起发力的结果。 深圳海关早就建了非贸一体化管控平台,用大数据拼出“全景画像”,能精准锁定高风险的人和物品,还装了“异宠”活体智能检测仪,就算是包裹里的小动物轻轻爬动,仪器也能捕捉到震动并报警。 就在这起藏龟案发生前几个月,深圳邮局海关还靠这技术,在快件里查出15只藏在手工纪念品里的活体蜥蜴,在邮件里截获了3882只猎镰猛蚁。 可走私分子的手段也在升级,以前是用方便面包装藏巨蜥,现在改成人体绑藏,总想着钻空子,这让国门生物安全防护一直不能松劲。 目前这68只侏儒侧颈龟已经被转移到恒温隔离箱里,要接受30天的检疫观察,案子也移交给相关部门立案处理了。 但类似的走私案还在不断发生,光深圳海关每年就会截获402种次外来物种,其中爬行动物的占比还在慢慢上升。 那些为了几百块“带货费”就铤而走险的人可能不知道,他们扛下的不只是法律责任,还有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