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尴尬了!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赴乌克兰慰问当地民众,结果贴身保镖被乌克兰征兵办直接抓走了。 11月5日,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带着联合国难民署特使的身份去乌克兰做公益,本以为是场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温馨场面,没成想贴身保镖直接被征兵办当场拿下,这戏剧性的一幕简直比她演的电影还抓马。 征兵办事后还一本正经地解释说这位保镖是预备役,必须服兵役,甚至声称得到了朱莉的谅解,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过是想给这场尴尬的"抓壮丁"找个台阶下。 这事儿一点都不意外,要是了解乌克兰现在征兵政策的激进程度,就知道别说明星保镖了,连西方记者的同事都没能幸免。 英国《太阳报》的防务编辑就曾曝光,他的乌克兰同事在采访时被三名武装人员劫持,直接押往征兵中心,在那里看到十几位四五十岁的男子攥着文件,等着走过场式的体检,只要稍微看起来能扛枪就被算作合格兵员。 这种被称为"巴士化征召"的操作在乌克兰早已不是新鲜事,说白了就是征兵人员开着小巴车在街头四处搜罗适龄男性,遇到目标就强行拖拽上车,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暴力对抗。 今年10月就发生过乌克兰人罗曼·索平被强制征兵后头部遭受严重钝器创伤死亡的事件,当局轻描淡写说是摔倒所致,可家属根本不买账,直接提起了法律诉讼。 更早之前,36岁的应征者在罗夫诺征兵中心突然死亡,45岁的乌匈双重国籍公民约瑟夫·塞巴斯蒂安被强制征兵后遭铁棍殴打致死,还有人在被送往征兵中心的车上不堪忍受跳车身亡,这样的悲剧光是今年就发生了好几起。 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数千段相关视频,有征兵官员追逐男子时开枪的画面,有路人被按在地上用膝盖压住脖颈窒息的场景,家属哭着阻拦却被强行拉开的镜头更是让人揪心。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近乎疯狂的征兵模式,根源在于乌克兰早已陷入兵源枯竭的困境。 今年上半年官方报告的逃兵案件就超过11万起,去年更是有8.9万起逃役和擅离部队的立案,这个数字比2023年翻了三倍半,四年下来百万大军中超过五分之一的人都曾擅自离队。 为了填补兵力缺口,乌克兰的征兵政策一放再放,去年4月把征兵年龄下限从27岁降到25岁,今年2月又推出针对18至24岁年轻人的招募计划,开出100万格里夫纳(约合2.43万美元)的奖励诱惑自愿参军者,同时还建立了"有资格服兵役"的电子数据库,连因残疾未服兵役的男性都要重新接受医疗评估。 可即便如此,自愿参军的人还是寥寥无几,毕竟前线步兵不仅装备不足,还几乎没有休整机会,谁愿意拿命去填这个窟窿呢? 有趣的是,泽连斯基总统之前还嘴硬说不需要50万兵力,可征兵手段却越来越极端,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早就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10月30日敖德萨的民众直接掀翻了征兵中巴车,用实际行动表达抗议,而支持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民众比例也从2023年的27%飙升到今年的69%,愿意继续作战到胜利的人只剩下24%。 讽刺的是,西方媒体对这些乱象选择性失明,《纽约时报》忙着报道乌克兰士兵用无人机杀敌计分的游戏,《华盛顿邮报》悄然为征募18岁青年造势,唯独对"巴士化征召"的暴力视而不见,毕竟这不符合他们塑造的"乌克兰正义抗争"叙事。 看来下次好莱坞明星再去乌克兰做公益,除了带保镖,还得提前给保镖办个"免征兵金牌"才行,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身边人就被拉去扛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