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志愿军司令员幸好是彭德怀元帅,换别人根本就镇不住? 这话听着绝对,细扒1950年那阵子的乱局,才懂不是捧杀,是真没第二个人能扛住那份糟心。 1950年7月中央军委正式下令组建东北边防军,25.5万人的队伍里,核心是第13兵团的38军、39军、40军,再加上42军和炮兵、工兵等特种兵部队,来源分散到东北、华北、中南多个军区。 这些部队刚打完解放战争,有的在深山剿匪,有的在垦荒生产,接到命令时连整训时间都没有,靠着受损未复的铁路紧急调运,20多天里才在安东、通化等地完成集结,这种仓促程度换谁都头疼。 最初定下的司令员是粟裕大将,可他当时被美尼尔综合征折磨得厉害,头部不能环视,稍动就天旋地转,这病根子还是红军时期炮弹片留在颅脑里留下的旧伤,根本没法承担大军指挥重任。 10月4日彭总还在西安琢磨大西北的经济恢复,突然被专机急召进京,刚到中南海就直接参加政治局会议,面对“打还是不打”的争议,他当场拍板“出兵援朝是必要的”,5日就接下了司令员的任命。 志愿军入朝才发现,没有联合指挥的麻烦比想象中还大,第一次战役里,朝鲜人民军的坦克误击志愿军阵地,撤退的军民还挡住了志愿军的穿插路线,两军协同完全脱节。 彭总当天就找到金日成提议合署办公,金日成先派朴一禹驻志愿军司令部协调,可问题没根本解决,直到11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征求意见,得到苏方明确支持后,12月中朝联合司令部才正式成立,彭总出任司令员,这才理顺了两军指挥体系。 后勤的烂摊子更让人绝望,初期全靠东北军区后勤部撑着,7000多人的后勤队伍要保障几十万大军,美军还天天轰炸运输线,战士们穿单衣、啃冻土豆是常事。 彭总看出后勤是生死线,1951年5月力主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硬拉着不愿干后勤的洪学智兼任司令,还拍着桌子说“你不干我干”,正是这份坚持,才在后来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彭总治军严到骨子里,第一次战役38军没能按时穿插截断敌人退路,他在党委扩大会上严厉批评,可后来38军在二次战役里打出奇效,他又亲笔写下“38军万岁”的嘉奖令,赏罚分明让所有部队心服口服。 他从不是只会发脾气的猛将,第五次战役后发现自己没听洪学智诱敌深入的建议导致被动,还主动找到洪学智道歉,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比威望更能凝聚人心。 当时的战局,既要应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又要协调两军关系、解决后勤困局,还得整合各路精锐部队,彭总的军事智慧、担当精神和全军威望,少一样都撑不下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