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做支付:节流又开源,但难成“支付宝”

新浪财经 2025-11-08 21:01:41

互联网的尽头是金融,这一次,轮到小红书上场了——它想拿捏你的兴趣,也想拿捏你的钱包。

企查查显示,支付机构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近日完成股权变更,由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宁智信息科技实现全资控股。

卖身的东方电子支付,手握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业务牌照。而据央行去年7月1日发布的相关新规,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对应的业务,正是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

小红书似乎要效仿当初的淘宝,在内部再造一个“支付宝”。

不过,当年的淘宝,与如今的小红书,面临的境遇千差万别。

淘宝当初做支付,是从无到有——没有便捷的在线支付,电商的普及就无从谈起。彼时,阿里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与传统银行的冲突,以及如何在政策上打开突破口。马云曾在当时强势表态,“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去改变银行。”

后来,阿里经过千难万阻,终于撕开了政策的口子,也孵化出了千亿美金估值的蚂蚁集团。

而如今,政策彻底放开,小红书做支付的挑战在于,扭转用户习以为常的支付习惯——微信支付、支付宝作为双寡头,用户双双超过10亿,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市场九成份额。

因此,小红书内生“支付宝”,很有必要,但要想再造一个“蚂蚁集团”,难比登天——它要面对的,是早已固化的生态,是用户“懒得改变”的惯性。

这一点,在金融生态上出手更早的抖音,已经想明白了,其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金融业务并非抖音集团的战略重点,布局金融的目的,是“服务抖音体系内电商、生活服务等场景下个人和小微商户的通用需求”。

1.5亿买牌照:小投入、大回报

“小红书这步棋走对了”,一位互金人士向《财经故事荟》如此评价。

小红书子公司全资并购东方电子支付,到底在买什么?

企查查显示,东方电子支付主要面向全国的口岸通关物流供应链金融和B2B电子商务领域,为企业提供实现关税电子支付模式统一的各贸易口岸关税支付系统。

上述业务场景,与小红书的业务交叉、协同很有限。因此,小红书子公司这番并购,为的是还是那张支付牌照。

购买牌照的费用并不高。据行业人士透露,目前支付牌照的转让,大概在上亿元左右。

另据北京商报报道,此前东方支付曾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股权,其2.62%股权的转让底价约387.7万元,6.885%股权的转让底价为1018.98万元。

以此粗略推算,东方支付整体估值约1.48亿元,而小红书旗下子公司的收购价,大概也在这个区间。这与前述互金人士的推测不谋而合。

自建“钱包”,于小红书的价值是多重的。

目前,用户在小红书平台购物,通常有三种支付方式:微信支付(以及微信支付飞)、支付宝(以及先用后付)、云闪付。小红书用户如果选择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支付,还有一个跳转环节,体验较为繁琐,可能导致用户因嫌弃麻烦而引发交易中止。

再从合规角度来,当前监管明确要求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小红书等平台自持支付牌照也是优选项。

而最直接的经济价值在于,有望持续节省支付手续费。

据《财经故事荟》了解,目前电商平台的支付手续费约在0.1%~0.3%。钱包公司以交易流水抽成形式,向电商平台收取手续费,并会在电商平台的营业成本中形成“支付处理费用”。

据华创证券在其研报中披露,前几年,拼多多的支付手续费约为0.1%,美团约为0.3%。通过倒拆关联交易,得出支付宝向淘天集团收取的手续费率约为0.2%。

考虑到小红书电商的GMV交易规模较小,我们推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给其的通道费用大概在0.2%上下。另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红书2024年GMV(商品交易总额)达4000亿元。

乐观情况下,假如小红书能够促成三成GMV由自家钱包支付,按照0.2%的费率测算,一年妥妥节省近3亿人民币——半年就能省出并购成本。随着小红书电商GMV走高,节流效应也会日趋显著。

节流之外,还能开源。小红书可以从支付延伸到信贷服务,要么自营放贷,要么后撤一步,为银行拉新获客。

据银联报告披露,用卡/类信用卡产品线上渠道的获客成本在逐年提升,从2023年的244元,一路提升到2024年的276元,信用卡/类信用卡线下渠道获客成本为240元(2023年213元);大额消费信贷线上渠道获客成本为344元(2023年328元),大额消费信贷线下渠道获客成本为375元(2023年268元)。

要知道,小红书的年轻用户占比不低,他们之中,有不少可能之前还没开通过银行信用卡,这样的优质人群,正是银行求之若渴的。

小投入,大回报,小红书这步棋走对了。

小红书难造“支付宝”

小红书切入支付,和当年的淘宝身段有点一样,其逻辑都是“得场景得支付”。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一度批准了数百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但他们中的大部分,迄今不为大众所知,隐身的隐身,卖身的卖身。原因无他,把控不了支付场景,就没有竞争力。

反观支付宝,据华创证券测算,近几年在淘天集团中,支付宝渠道的占有率在逐步提升,2024年财年达到了83%,而2020财年,这一数字仅为66%。

就连曾经的国家队银联,如今其旗下的云闪付,也早就和微信支付、支付宝差距甚远了。

2013年,曾经执掌中国银联多年的前董事长时文朝,在看到场景之于支付的重要性之后,有天在某微信群里感叹,“要能和马云、马化腾喝顿大酒多好”。

如今,小红书切入支付的优势,恰恰也是用户和场景。

对于电商,小红书势在必得,创始人瞿芳曾表示,“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

2024年,小红书的电商GMV超过40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5%。

电商业务之外,今年小红书又切入了本地生活。

今年10月,小红书在上海、杭州、广州三个城市正式上线本地生活会员服务“小红卡”,上千家门店入驻,小红卡采用付费会员制,目前售价为168元/年。

纵然手握场景,要再造一个“支付宝”,几无可能。

一来,小红书无论是电商,还是本地生活,其整个盘子的规模,目前与阿里、抖音都差距甚远。

据彭博一致预期,淘天2025财年的GMV高达8.3万亿。

另据36氪披露,2024年抖音电商GMV约为3.5万亿元,同比增幅30%。而从2024年8月到2025年7月,抖音电商继续高增长,GMV同比增长34%。

随着GMV的增长,抖音支付的用户量也在提升。

根据Boku&JuniperResearch在2023年的调研统计,当时,中国消费者30天内分别有81%和78%使用过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断层领先于第三名的抖音支付(略超30%)。

如今,据抖音支付页面显示,抖音支付有“过亿人”在使用。

不过,即便手握接近小红书10倍的GMV,抖音支付如今也远远未能撼动支付宝和微信的双雄地位。

二来,网络支付的渗透率很高,空白新用户难寻。

据CNNIC的报告披露,截至2025年6月,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1.0%,小红书后发入场,只能“见缝插针”了。

毕竟,说服用户,要比改变自己难多了。在小红书生态内,要扭转用户的支付习惯已经相当不易了。

在抖音上,纵然有了抖音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依然是绝大部分商家的标配支付选项。

更何况,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强大,还在于其早就超越了“内循环”,在外部消费场景中,同样成为用户习惯了。

据《陆玖商业评论》2024年的报道,淘系支付仅占支付宝总量不到6%。

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也有利于双寡头强化地位。去年9月,淘天宣布,全面支持微信支付,微信终于啃下了淘天这块硬骨头。

三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强大,在于其从支付起步,构建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

以支付宝为例,其业务场景覆盖便民生活、购物娱乐、理财管理、教育公益等,几乎渗透进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远远不止狭隘的金融领域。

仅理财管理一项,就覆盖了接近30项细分服务,贷款、保险、股票、信用体系、跨境汇款等,无所不包。

这些面面俱到的服务,促使用户在支付之外,也愿意把钱留存于此,这才造就了支付宝的强大。

或许小红书或许从来也没奢望,再造一个“支付宝”。眼下,小红书的战略重点,应该在更前端的电商和本地生活板块。

无论如何,购买牌照,切入支付,都是小红书的一步好棋。

1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