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老板放话筒,小崔稿上线又来了~今天的主题是小鹏X9超级混动预售发布后的媒体群访。
受访人: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 何小鹏
小鹏动力总成负责人 顾捷
Q:这台车的发力点是否在海外?
鹏:不光全球,超级增程也面对中国。面对国内一些城市,小鹏的超级增程能帮我们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
Q:今年小鹏汽车增长核心是什么?
鹏:后期有财报会议,请期待。我们向4季度目标稳健前行。
Q:明年全年盈利目标如何?
鹏:我们不会对明年给出明确指引,但“行稳致远”仍然可以指引小鹏今后的发展。我们会在明年进入下一个阶段,小鹏会在2026年加速。
Q:大电池增程是否有一个边际效应。
鹏:当超级增程开始大范围销售之后,才能了解用户的真实情况。同时,中国和海外不同,我们做了一大油箱,你可以加漫油也可以加很少一点油。各种场景下的需求不同,大油箱的选择机会更多。
Q: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悲壮自证的方式,去做今天发布会的开头。
鹏:从昨晚到现在是波澜起伏的24小时。我们想做一个非常拟人的机器人,但网上的各种言论让机器人团队很受伤。虽然团队很不愿意现场解刨,但我们还是想让行业外的人了解。所以我们忍痛做了现场剪开机器人的肌肉和皮肤。
顾:机器人的动力系统是我们开发的,我们很少对外公布一些机械结构。当剪开的时候我很心痛,但也是展示这是真实的机器人,而不是人来冒充。我们要向普通人证明自己,这是我们技术实力的展现。
Q:今后是否会出小电池版本。
顾:X9超级增程就这一个电池配置,没有小电池的想法。市场调研后表明,这是满足绝大部份用户的需求,而且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是一个和好的选择。
Q:P7、G6也会有增程版,是小鹏所有车都要上增程么?
顾:整车架构一车双能,技术角度都可做纯电和增程,但是否推出要看市场需求。
Q:小鹏规划中各个领域都很吃现金,赚钱只能靠汽车行业,以后是要更多融资还是靠整车销售?
鹏:小鹏今年研发100亿,民营企业排名20-25名之前。必须有一定研发强度才能有差异化产品。同时和汽车同行研发不同,我们研发很多在软件上。软件研发平台化、模块化是一个课题,我们做事情有很强的模块化,一个动力部门做车也坐飞机和机器人。竞争的终局不仅仅是硬件,还有软件和其他。所以马拉松的终点我有自己的思考。
庞大的研发经费要靠自己赚回来,所以要把产品做好,毛利做高,明年小鹏的效率和收入规模会比今年有明显提高。所以我坚信长期主义,敢投入研发。
Q:超级增程是一个大趋势,很多品牌都在做。小鹏的独特点在哪里。
顾:增程技术几年前就做了评估,了解了优缺点。动力总成没有特别高新的技术,而是看细节能否比别人做得好,让用户感受到差异化的好。所以这是我们差异化的点。关键在同样指标下,我们能否做得更好。
Q:纯电与增程式7:3,纯电时代貌似已经到来,为何小鹏现在才入场做增程,是否晚了?
顾:发布会上已经讲过,目前我们的技术有更好的准备、时机也更好。
Q:纯电技术复用在增程上,有多大的优势?
顾:在续航、能耗、充电等方面,和纯电是同样的,这是依托超级纯电同样的平台实现的。只有把纯电能好做好,才能在增程上把能耗做好。平台化方面,也可以把规模做大。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保证规模效应。
鹏:大部分公司在做一个技术类产品时,要做到准确的定位,除了集成之外还要加上自研的创新,最终在融合之后看到很多新的涌现。当把研发做的足够深,你就会发现有了巨大的想象力。
Q:很多人觉得X9的能耗优秀的不可思议,背后一定是一个技术体系,小鹏在这方面有哪个细节做的更好来支撑这个成绩。
顾:能耗是最核心的指标,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比三元确实要低,但考虑到驱动效率、热管理效率、车身等方面硬件的组合,得到电耗的基本保证。同时自研了全球第一碳化硅同轴电机,也是提高能耗表现的指标。同时一体化压铸,对轻量化和高强度车身是兼得对。很多ai小模型导入,提升了控制效率边界,也是能耗管理方面的发现。软+硬的结合,实现了行业很优秀的能耗水平。
Q:四季度电池产能很紧张,小鹏产能是否可以保证。
鹏:我最近和所有电池供应商老板喝过酒…
Q:X9纯电在印尼生产,增程是否会在海外生产。
鹏:先解决印尼纯电生产效率都满足不了的问题,订单排了11-12个月。所以先把纯电解决好。
Q:架构方面到底有哪些核心的突破点。
顾:在很小的空间解决增程系统的布置,难度相当大的。我们首先有很强的自研能力,借用纯电研发的一些技术,用在了超级增程上。同时跨专业的融合,整车、底盘、热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能力、技术能力是基础。
Q:连续三个月增程都在下滑,那么现在上增程的X9是否有一个预期?今后增程市场空间是一个什么水平。
鹏:我不看市场的抖动,也有可能是市场在期待下一代增程。我觉得未来油车用户可能更多会成为增程用户。油车很难支持强大的软件和芯片能耗,所以一定要有大的电能供应,所以超级增程很有可能承接大量的油车用户。
Q:行业说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是有本质区别,robotaxi没必要坐一个驾驶员。小鹏如何证伪他们的观点?
鹏:这是个选择,不是证伪。明年我们会出三款robotaxi车型,技术的巨大变化带来体验的颠覆会创造全新的场景和需求,这是不同公司的愿景和规划。
Q:之前传播最多的机器人更多是宇树的机器人跳舞,现在如何评判具身机器人的实力。
鹏:看针对什么场景,我们要做高场景的机器人需求,要做高品质、软件与硬件1:1,不光是全栈自研,还要跨域融合,才能把姿态、大小脑平衡起来。这也是为何放弃了之前四足机器人的训练,我们和友商应该是互相学习。
Q:如果以后各车型都有增程,那么渠道门店放不下,每个店放什么车的评判因素是什么。销售是分开卖,还是一起卖。
鹏:一车双能,客户可以选纯电和增程,不用按能源形势来卖,而只看车型。
Q:纯电和增程车型零件通用化率如何。
顾:通用化率很高的。
Q:不同企业先做纯电还是先做增程,有什么不同。
鹏:没有对错,只是个选择。
Q:不同动力占比的预测。
鹏:不会给预期。
Q:增程比纯电贵,是如何考虑的。
鹏:我们不会给一个评判。
Q:小鹏从今不在是一个纯电车企,是否是有一点点抗拒心理。
鹏:正好相反,不是我抗拒,而是终于成功的感慨。我2019年就推动小鹏要做增程,一共推动了5次,终于出来了,所以有些感慨。
Q:增程从小电大油,到大电小油,小鹏是大电大油是否偏离了趋势?
顾:不仅做中国市场,还要做全球市场,大油箱对用户选择灵活度高,让体验和选择交给用户。对超长途而言,没需求你可以少加油,有需求就加满油。
Q:大师兄罕见提及和大众汽车的合作,这种合作是仅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化市场?
鹏:不能答,不能说。
Q:小鹏在三电和动力方面等动力构型是否会有新的变化。
顾:只能说一点点,动力构型的储备有很强大的技术储备,只看市场的需求。
Q:这次开源后,在行业标准制定扮演什么角色。
鹏:我们虽然走了太多弯路,但还是想向行业坦诚我们的想法,有的公司硬件强,有的软件强,所以小鹏很希望和大家合作。我们为了让大家放心,所以开放自己的心态,所以我们开源。无论VLA、机器人还是飞行汽车。
Q: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哪个成为小鹏的业绩提升点?
鹏:都有很强的商业价值,飞行汽车明年会量产,机器人会全力以赴,都是小鹏重要的组成部分。
Q:机器人操作有点复杂,在多远的未来机器人能自己感知到对它的操作。
鹏:不知道,机器人如果知道人对它的操作,今天就不会让我们把它剪开了。
Q:X9用了华为同款的电机和增程器,是否和华为会有更多合作?包括新公司用的小米电视,是否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
鹏:我们和合作伙伴都很优秀,会继续合作。
Q:推动了5次增程,是否会后悔没早点做增程赚点钱。
鹏:小鹏跟李斌说应该做增程后,李斌也不知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各个公司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方面大家都有很多的思考。小鹏x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