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对乌发动大规模空袭 乌多地能源和交通设施受损 2025年11月8日,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8日通报说,俄武装部队7日夜间至8日凌晨使用高精度武器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及配套能源设施实施大规模打击,目标均被命中。通报说,俄方使用的高精度武器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俄防空系统在过去一昼夜击落178架乌克兰无人机及2枚制导航空炸弹。据乌克兰空军和各级政府机构8日发布的消息,7日晚至8日凌晨,俄军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波尔塔瓦州、哈尔科夫州、基辅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等地的能源和铁路设施遭袭受损,包括基辅市、基辅州、哈尔科夫州在内的多地实施紧急停电。截至8日上午,袭击已造成4人死亡。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说,受空袭影响,乌克兰多个州实施紧急停电,工业用户继续实施限电。 (据央视新闻) 这是俄乌冲突第四年冬天的残酷延续,也是10月以来俄军第九轮大规模能源设施打击。乌克兰全国电力缺口达25%-37.5%,冬季用电高峰时,部分地区每天停电超12小时。 哈尔科夫的能源困境尤为突出,当地约3万用户断电,乌克兰所有国有火电厂已暂停运营,黑市天然气价格近期上涨30%,寒冬生存压力直逼民众底线。 俄军的战术针对性极强,先用低成本无人机饱和攻击消耗防空弹药,再发射改进型导弹精准打击。10月21日,疑似朝鲜KN-23导弹就曾重创基辅周边能源设施。 这种打法让乌方修复难以为继,一座变电站修复需1.2亿美元,而俄军摧毁成本仅需数十万美元,能源系统持续承压濒临极限。 被俄方寄予厚望的“匕首”导弹,神话早已褪色。俄军升级其末端机动技术后,乌军拦截率从8月的37%骤降至9月的6%,双方战报差异背后是技术博弈的现实。 战场信息往往各执一词,但平民苦难从不掺假。库皮扬斯克11月发生的平民遭无人机袭击事件,红十字会尚未定性责任方,却已暴露战争对无辜者的碾压。 西方援助始终杯水车薪,加拿大、挪威等国凑集2.5亿美元,远不及乌克兰22亿美元的冬季天然气采购需求,援助缺口让民生保障雪上加霜。 红军城的拉锯战成了战局缩影,俄军投入约16万兵力,乌军守军最多6万人,兵力差距近3:1,城区建筑损毁率超85%,平民正通过人道走廊紧急撤离。 泽连斯基急呼更多防空援助,普京则聚焦削弱乌战争潜力,可没人真正聚焦核心——那些在黑暗中挨冻的平民,想要的不过是正常供电、安稳过冬。 战争早已偏离战略初衷,沦为民生与生命的消耗战。当能源设施成战场、平民成牺牲品,再冠冕堂皇的理由,在苦难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