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一位患者去医院取钉子,医生给他打了麻药,他本来还以为医生是怕他疼,可看完

尘字心之所向 2025-11-10 00:02:57

广东惠州一位患者去医院取钉子,医生给他打了麻药,他本来还以为医生是怕他疼,可看完手术过程,他才知道医生是怕他跑! 他之前因为外伤导致胫骨骨折,当时做了内固定手术,体内打了钉子。现在骨折终于愈合了,本来是件高兴事,可没想到取钉子的过程却成了“体力活”。 手术那天,医生先给患者打了麻药,一切准备就绪。可取钉子的过程简直像“拔河”比赛! 一个医生得稳稳地把住患者的身体,另一个医生拿着专门的器械往外拔,机器一开,现场居然传来阵阵类似工地施工的“嗡嗡”声。 这阵势,连见多识广的医生都累得够呛——一顿操作下来,手臂发酸,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紧紧贴在身上。 其实啊,取钉手术之所以这么费力,是因为骨愈合过程中,骨骼组织可能会长到金属钉表面,产生一定的生物性结合,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安全取出。 医生这么辛苦,也是为了确保取出过程不损伤周围组织。 不过有网友看到类似情况后调侃道:“西医就是折腾,老中医一副药膏就能解决的事,现在搞得这么复杂。” 另一位网友则感慨:“听说以前民间中医治骨折,连粉碎性的都能用草药糊好,可惜现在失传了。” 我倒是能理解这种情怀,但这事儿啊,就像比较智能手机和老年机——各有各的好,关键得看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 中医在治疗一些闭合性骨折,特别是未移位骨折时,确实有优势。比如民间中医常用的手法复位配合草药外敷,避免了开刀,也省去了二次取钉的麻烦。 但另一方面,咱们也不能忽视现代医学的精准和可靠。 就像网友吐槽的取钉手术,虽然过程辛苦,但对于复杂骨折,比如粉碎性的,关节内的,西医的钢板螺钉内固定能提供更精准的复位和稳定支撑,这是草药难以替代的。 这就好比修一座桥,中医这个临时支架固然重要,但要想桥牢固耐用,还得靠西医这个钢筋水泥来保证结构万无一失。 其实最理想的,是中西医的“强强联合”。比如手术后用中药活血化瘀,促进愈合;康复期配合针灸推拿恢复功能。这正应了“阴阳相济”的道理,两者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像左右手一样配合。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尘字心之所向

尘字心之所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