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造反就得有兵器,真要只是像成语说的那样“揭杆而起”,削根木棍就当兵器,是成不了

灵犀锁所深楼 2025-11-10 13:21:00

想造反就得有兵器,真要只是像成语说的那样“揭杆而起”,削根木棍就当兵器,是成不了事的。老话说“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元朝靠着强大的武力得天下,比谁都清楚武器的重要性。所以对兵器的管控,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严的。甚至连郡县一级的地方政府,都不得铸造兵器,连神庙的仪仗都只能用木头和纸做的假兵器。

忽必烈史无前例的禁止金属钱币流通,让老百姓全用纸币,除了经济上的考虑,更有减少铜铁在民间流通量的意思。前面我们说过,北宋时一匹绢就能换百八十斤铁钱,这些钱要是被人化成兵器,那可不得了。

关于元朝为防汉人、南人持兵造反的故事中,有个传播很广的说法,说的是在元朝十户汉人/南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还得交由蒙古人掌管,必得看菜刀的蒙古人同意才能使用。这事倒是传得有点过了,每十户就得有个蒙古人看着,想想也是没有那么多人手的。

不过元朝的法典《大元通制》里倒是有个类似的记载。扬州地方官在镇压民乱时,发现作乱者持有的兵器中有“两两股铁禾”,就是农村用来叉禾草的双股叉。客观说,两股叉这东西还真可以做兵器。水浒传里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兄弟使的就是两股叉。再能当武器,双股叉都是农具,不管是种田放牧都用得上,本来官府也是觉得很难禁用。不过既然已经危及到朝廷安全的,最后刑部还是把它给禁了。现在有些农村地区还能看到用树枝削成双股叉,说不定是那时候传下来的。

不管怎么说,金属农具肯定是不可能禁绝的,除非想让整个帝国回到石器时代。真乱起来,这些农具很快都可以变成兵器。朱元璋自己就曾经说过,大乱之后,濠州“民弃农业执刃器趋凶者万余人”。这些“刃器”显然都是农具改造的。只不过平时有官府盯着没人敢这么做。天下大乱的话,谁能禁得了。

到了元顺帝时期,民乱越来越多,元顺帝继位那一年,仅北京到山东一带就有300余处所谓的“强盗”。到处都是天灾人祸的,老百姓活不下去,做了官府眼中的“强盗”是常态。

有民乱就得镇压。元朝有两个叫伯颜的丞相,一个是元初帮忽必烈打下南宋的伯颜;一个是元末被脱脱斗下台,取而代之的权臣伯颜。顺便说下两个人还是叔侄关系,后一个伯颜是脱脱的叔叔。

如果说脱脱更化的主旨是善用汉人、南人,缓和矛盾,那么他叔叔就是守旧派的代表了。

在伯颜的建议下,元顺帝不光下诏“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持有兵器”,老百姓家里有马的话也必须尽数没入官府。最骇人听闻的则是元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事件了。那一年天上出现了四个异象“岁星退犯天樽,填星犯罚星,荧惑犯垒壁阵,太白犯东咸。”伯颜就借着这个由头,向元顺帝提出要用这法子,制止愈演愈烈的民乱。

我无法形容,当年看到这条史料时震惊的心情。这五大姓氏在当下人口的比例正好是30%。元朝的比例相差应该不会太大。元顺帝时期的人口在九千万左右,蒙古人和色目人肯定是少数的了。这意味着真要听了伯颜的话,差不多得有2500多万人头落地。蒙古征服的时候屠城的事倒是做了不少,这都已经是自己的子民了,就因为有人造反,便要无差别的杀掉2500万人,就算元顺帝答应,又怎么去操作?肯定会激起更大的民乱,而且是席卷全国的民乱。

看着身为丞相的伯颜生出这样的极端想法,连元顺帝都怕了,马上给否决了。打那以后,就开始倾向于反其道而行的脱脱,密谋了两三年,终于找到机会扳倒了伯颜,开启了改革。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开河”的确比较容易出事。造反也好,打仗也罢,都需要两大要素:一是男丁;二是兵器。搞水利工程不光要征召为数众多的男丁,还得允许他们带着金属工具。你总不能让人家用手去挖土垒坝吧。真要造起反来,这些工具立马就能被铁匠转换为兵器。

如果我们再顺着红巾军起义的时间线,就会发现这场大起义与其说是“开河”跟“变钞”激起的,倒不如说是早已沸腾的民怨就等着这么一个机会爆发。贾鲁的开河工程是在公元1351年4月动工的。也正是这在个月,瞅准时机的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颍上县聚了几千人,杀白马黑牛祭天准备造反。

做工程容易出事算是政治常识。所以脱脱并非没有做准备。征调到工地上的一共是十七万人,除了从工程所在地征调了十五万民夫,还有两万人是从各地征调的守军,这其中就包括庐州的守军。收到有人要造反的消息后,早有准备的官军前往围捕,韩山童被捕,刘福通则率人冲出重围,攻占了颍州城,算是正式点燃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大火。

说实话,脱脱当时也没觉得有人造反是件大事,毕竟此时的大江南北,小规模的起义实在太多了。因此刘福通造反这件事,并没有对“开河”工程造成影响。工程最终还是如期完了工,遣返了民工和调来的军队后,贾鲁也回京接受了封赏。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韩山童和刘福通在工程还没开始时,就预先在工地埋了个独眼石人,背上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些从工地上回家的农民,很快就把挖出石像和有人造反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换而言之,“开河”触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不假,但并不是“开河”这件事有多残酷,把老百姓给逼反了。这件事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让治河工地成为了一个谣言传播中心。这十七万人回乡一传播,再被有心人借势,那整个大元可真就是遍地狼烟了。

于是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为了镇压越来越多的民变,不得不印更多的钞票,然后又引发更多的民变。

事情至此,大元帝国算是大势已去。这口锅肯定是一定要有人背的。公元1354年,眼见红巾军之乱愈演愈烈,元顺帝不得不罢了脱脱的官,把他发配边疆。两年以后,脱脱被政敌矫诏鸩杀。

脱脱是真心想中兴大元,只是这时的帝国已经是千疮百孔。他要是聪明的话就做个裱糊匠,哪里破了贴张纸粉饰下太平。偏偏他又想着来场彻底改革。改革就要得罪很多既得利益阶层,一旦失败就只能被拉出来背锅了。

元顺帝作为最高决策者,作为亡国之君,脱脱要是不背锅的话,这锅看起来应该他来背才对。要是他有个特别漂亮的,长得像褒姒、妲己那样的妃子子,也可以一起背锅。有趣的是,元顺帝的全名是“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蒙古语意思就是“铁锅”,真要是背锅倒是合了这名。

不过后人倒也知道,这并非他本人之过,实在是整个大元积重难返。元顺帝这个尊号,是后来明朝给取的。元朝自己给的庙号是“元惠宗”,不管“顺”还是“惠”都还算好的。不像以前很多亡国之君那样,弄个周幽王、汉灵帝一类的恶谥。   

不管怎么说,大元这算是完了。接下来,就要看谁能够抓住机会改天换日吧。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灵犀锁所深楼

灵犀锁所深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