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报道了:中方对委内瑞拉采购中制防空装备不持拒绝态度,相关动向引发外界关注,先把态度摆明:如果消息属实,这对委内瑞拉提升防空有效果,但关键在体系是否能搭起来,能不能稳定运转。 曾几何时,委内瑞拉防空系统堪称拉美“顶配”,有俄罗斯S - 300导弹、S - 200系统,中国JY - 27雷达,还有“针 - S”便携导弹。看似威风,实则这些装备早已陈旧不堪。 俄罗斯专家说,因为缺弹药、没人修,实际战斗力连一半都不到,比如S-300打低空无人机,10次能成功6次就不错了。 面对美国F - 35隐身战机,常规手段难觅其踪。而中国JY - 27雷达独具慧眼,可洞察隐身飞机,然而缺乏配套指挥系统与拦截网络,就像“看得见贼,却抓不住” 更让委内瑞拉头疼的是美国的“连环招”:7艘军舰、10架F-35在加勒比海天天转悠,MQ-9无人机24小时盯着,名义上是“反毒”,其实就是吓唬马杜罗政府,委内瑞拉就像被关在玻璃罐里的蜜蜂——外面有危险,但冲不出去。 中国的回应特别“稳”,毛宁说“这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但看合作内容,全是“精准防御”的硬货。 JY-27A雷达能在300公里外锁定F-35,实战演习里还抓到过5架隐身战机;FK-3导弹能分层拦截,配合“针-S”导弹,低空无人机来了就是“送人头”;还有干扰设备,能让美国的MQ-9无人机变成“瞎子”。 这和美国的做法完全不一样:美国卖武器总爱提条件,比如“必须跟我站一边”;中国是“你拿石油换装备”,既不用美元结算,又解决外汇问题。 更贴心的是,中国的装备维护周期比俄罗斯的短40%,还派技术人员培训,保证装备到手就能用。 这事儿更深层的意义,是拉美国家开始不想当“棋子”了,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明白:靠一个大国保护,最后肯定被“割韭菜”;只有多找几个合作伙伴,才能自己说了算。 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是赚钱的机会,更是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帮别人提升自卫能力,既扩大了外交空间,又打破了美国对拉美安全事务的垄断。 就像2022年塞尔维亚采购中国FK - 3导弹,北约若再行空袭便需重新权衡成本,中国的“防御影响力”正悄然重塑地区安全格局,于无声处改写着地缘政治的微妙平衡。 这事儿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它彻底打破了“卖武器就是搞对抗”的老观念,委内瑞拉买防空装备,不是为了和美国对着干,而是想在加勒比海的枪口下活下去。 美国的焦虑特别真实,当拉美国家发现,和中国合作不用看脸色、不用交“保护费”,还能拿到性价比更高的装备时,美国的“后院”自然会松动。 但换个角度想,这难道不是好事吗?全球多极化的本质,就是让更多国家能自己选合作伙伴,而不是被迫在大国夹缝里求生存。 以后这种合作肯定会越来越多,毕竟,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通过平等合作保障安全和发展,才是最靠谱的选择,而中国的角色,就像一个靠谱的“安全伙伴”。 不搞霸权,不设陷阱,只提供“你需要,我刚好有”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合作,谁不喜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