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泳联在个人社媒甩出一段44秒的高清慢动作——全红婵从十米台直插水面的那一刻几乎零水花,配文写道“她不可能永远是世界冠军,但她的存在,给了世界一次巅峰”,背景是多哈世锦赛女子十米台决赛刚落幕,她只拿到第五,却成了当天官方力推的唯一运动员。 不少观众第一反应是“这偏爱也太明显了吧”,毕竟冠军陈芋汐还没开口评价,官方流量就被师妹截胡,不过掰开揉碎看,全红婵的“待遇”并不是沾了情怀的光,而是用硬指标砸出来的,她14岁破世界纪录,17岁揽三金,社媒关注度高到能带起整条热搜,这些数据在商业联盟眼里和金牌一样值钱。 问题来了,体育到底看成绩还是看故事,如果只论奖牌顺位,今天的前四应该享受聚光灯,可偏偏镜头乐于为传奇停留,像当年乔丹退役赛赢不赢都被全球追着看,F1的大卫库特哈德连杆都烤红也得让位给舒马赫的告别圈,这种运营逻辑不能只骂“滤镜”,它更像一门“情怀经济”。 再说回中国跳水队的内部竞争,陈芋汐的稳定是一道风景,全红婵的天赋和起伏是另一道,放在巴黎奥运的大舞台,两人能否同框出战仍是悬念,媒体放大她俩的较量,既是故事需要,也是在给项目蓄热;就像游泳的菲尔普斯和罗切特,体操的拜尔斯和安德拉德,有对手,才有戏剧性。 所以当世界泳联为第五名截取一条神仙入水的慢镜头时,它是在告诉所有人——巅峰不是分数表上的第一格,而是一次让人想反复回放的瞬间,这也是体育内容在短视频时代最吃香的流量密码。 可别忘了,传奇的下一幕还没写完,巴黎又是一池碧水,两位小将还会继续对飙,届时如果全红婵重回顶点,世界泳联的文案得想好下一句怎么夸,否则网友可要在评论区“点赞回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