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针对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进行打击,从而引发全球性毁灭。2025年秋风萧瑟,莫斯科一则X帖子如惊雷炸响:梅德韦杰夫直言,若战败将核击乌克兰、德国、英国、美国,世界末日一触即发。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已持续近四年,到2025年11月,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地区逐步扩大控制范围,卢甘斯克省基本全境纳入,顿涅茨克省东部掌握超过70%地盘。乌克兰守军退守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等少数城市,剩余控制区仅6600平方公里,约25万居民面临严峻生存压力。西方国家为扭转局面,大幅增加军援,美国主导多项拨款,欧洲盟国跟进运送武器装备。这些援助虽缓解乌克兰短期困境,却加剧对抗升级,俄罗斯视之为外部干涉,安全理事会内部讨论频繁,梅德韦杰夫等官员多次公开回应。冲突进入胶着阶段,核风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任何一方失算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梅德韦杰夫的X帖子于10月底发布,直指如果俄罗斯在对抗中落败,将启动战略核力量,对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实施打击,导致全球性灾难。这并非首次类似表态,早前他已针对美国战斧导弹供应发出警告,暗示此类行动将招致严重后果。帖子选择这些国家基于其在冲突中的角色:乌克兰是直接战场,承受俄军推进压力;德国作为欧盟军援主力,2025年上半年输送价值数十亿欧元装备;英国积极推动北约协调,追加数亿英镑援助包,包括无人机和导弹;美国统筹整体框架,设立联合基金并调整海军部署。俄罗斯立场明确,此类援助延长战事,威胁其核心利益,梅德韦杰夫的言论旨在划定红线,迫使西方重新评估策略。 这条帖子迅速引发国际震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会议室讨论加剧,各国外交渠道忙碌。德国国内援助预算面临调整压力,东部地区反对声音高涨,民调显示近半数民众不愿卷入更深冲突。英国议会辩论援助方案时,议员们强调风险评估,挪威联合项目推进放缓。美国国会内部分歧放大,特朗普团队借机批评现行政策,辩论焦点转向核威慑平衡。乌克兰方面虽未公开回应,但前线补给节奏受影响,部队士气面临考验。俄罗斯此举延续心理战术传统,利用公开平台放大威慑效果,避免直接军事升级,却有效干扰援助链条。 从战略角度看,梅德韦杰夫的表态暴露俄西方博弈的核心矛盾。俄罗斯经济虽受制裁冲击,但通过能源出口和军工调整维持韧性,顿巴斯推进依赖本土资源整合。西方军援虽规模庞大,却面临后勤瓶颈和国内政治阻力,美国1.5亿美元基金审核延期,德国40亿欧元预算草案缩水。英国脱欧后外交空间有限,频繁表态难掩军力短板。这些国家间的协调本就松散,核威胁如催化剂,放大内部裂痕。俄罗斯不寻求真正核对抗,那将自毁长城,但通过点名具体目标,精准打击对手软肋,推动谈判窗口开启。 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化解危机,反对核讹诈和军援升级。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国代表强调政治解决途径,支持俄乌直接谈判,呼吁尊重主权完整。面对西方推动的武器输送,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和平是唯一出路,对抗只会两败俱伤。俄罗斯维护安全的决心坚定,但中国视角下,全球稳定需多边合作,避免小摩擦酿成大祸。国际社会应反思,军援三年多耗资巨大,却未逆转战局,反而积累核风险,中国推动的调解框架获部分认可,体现东方智慧在乱局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这场核威胁风波凸显地缘冲突的脆弱性。俄罗斯用言论守住阵地,西方被迫权衡成本,全球命运系于一线。和平进程虽缓慢,但援助减速和谈判启动标志转机。国际格局下,各方需从长远看,军援非长久计,外交才是正途。中国等中立力量的作用愈发关键,推动平衡,避免末日场景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