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时期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称,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很奇怪,但过去

娱妮相约娱乐 2025-11-11 10:08:48

拜登时期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称,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很奇怪,但过去几十年对维持台海和平稳定是管用的。 现在问题是,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公式还能否维持?他认为,应当维持美国的“一中政策”和“战略模糊性”,通过外交与中国谨慎处理台海形势。 这套从尼克松时代延续至今的政策组合,本质上就是用自相矛盾的逻辑架起的平衡木,外交文件里明晃晃写着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转头就靠《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给台湾地区递武器、划所谓“安全底线”,末了还得用“战略模糊”这层迷雾把两端都罩住,压根不明说会不会为台湾地区出兵。 沙利文口中的“管用”并非空口白话,从冷战落幕到贸易战开打,台海确实没真刀真枪燃起战火,区域里的经贸往来也没断过档,单说2024年两岸贸易额就冲到2929.71亿美元,同比还涨了9.4%,这数字多少能说明些问题。 但沙利文心里门儿清,这平衡木早没从前稳当了。 而这平衡松动的信号,首先就体现在力量对比的悄然倾斜上。 北京的军力增长从不是嘴上功夫,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定在1.78万亿人民币,连续十年保持个位数增长看着温和,可架不住常年积累,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已完成海试,能装电磁弹射的两栖攻击舰四川舰顺利下水,连新款隐身战机J-35A都亮相航展了。 反观美国给台湾地区画的“安全大饼”,水分是越来越明显。 拜登政府任内已敲定17批对台军售,总金额逼近77亿美元,最新一批19.88亿美元的NASAMS防空系统,还打着“乌克兰实战验证”的旗号,听着挺唬人。 可台防务部门自己都坦言,原计划2026年交齐的66架F-16V战斗机连影子都没见着,AGM-154导弹的交付时间从2025年直接拖到2027年之后,足足191亿美元的军购项目全在排队等货,所谓的“自卫能力”更像纸上画的饼。 沙利文死死攥着“战略模糊”不放,说白了是怕这平衡木直接塌了。 2022年佩洛西要窜台那阵,他和白宫一众官员急着出面反对,核心就是怕这种极限挑衅把“模糊”的缓冲空间彻底挤没了。 毕竟这政策的精髓本就是“两头找补”:对北京反复强调“一中政策没改”,2024年8月访北京时还把这话当底线反复提;对台湾地区则暗戳戳暗示“不会不管”,军售清单一批接一批往下批,哪怕交货慢得像蜗牛爬。 这种操作搁以前能成,一是因为北京的军事威慑没到如今的程度,二是台湾地区也没敢真踩红线。 但现在不一样了,台湾地区这边武器盼不来却硬着头皮涨防务预算,美国那边国会里总有人喊着要把“战略模糊”改成“战略清晰”,连前国家安全助理奥布莱恩都拿卫星图炒作“中国威胁”,内部意见早吵成了一锅粥。 可麻烦还不止这些,平衡木周围还多了不少伸手捣乱的。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更是直接将台海问题与日本所谓“存亡危机事态”捆绑,声称“台湾有事”可能让日本动用集体自卫权,这哪儿是偷偷递眼色,分明是直接伸手晃平衡木。 这种外部势力掺和进来,让沙利文想“谨慎处理”都难,美国既要稳住北京,又要安抚盟友,还得盯着台湾地区别瞎闯,哪一头没顾好都可能出乱子。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后,美国专家急着批评赖清德“鲁莽”,本质上就是怕这颗棋子自己跳出棋盘,把美国拖进不想打的仗里。 沙利文反复强调要靠“外交渠道”控风险,其实是摸到了些门道。 军售这张牌已经快打秃了,10年才交完的岸基“鱼叉”导弹系统,连台媒都骂是“被美国坑了”,再这么“只下单不发货”,台湾地区对美国的信任度只会越来越低。 而北京这边,国防预算占GDP比重常年低于1.5%,比全球平均水平还低,明摆着是防御导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容忍红线被踩。 2023年6月沙利文公开表态“拜登的说法没改政策本质”,2024年1月又在智库演讲时提“竞争不能断了合作”,都是在给双方递台阶,想把局势往谈判桌上拉。 这套“奇怪”的政策能撑几十年,本质是踩准了过去的利益平衡点:美国靠它牵制中国,又不用真刀真枪打仗;台湾地区靠它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又不敢真搞“独立”;北京则在发展中争取时间。 然而现在平衡点变了,北京的实力上来了,美国的掌控力弱了,连日本都想插一脚。 沙利文想靠“老配方”解决新问题,就得把军售节奏控得更准,不能再搞“画饼充饥”的把戏;还得按住那些想把“模糊”变“清晰”的政客,别让他们瞎起哄;同时更要盯紧外部势力,别让他们乱伸手。 毕竟这平衡木一旦塌了,美国在亚太的利益只会比谁都伤得重,这恐怕才是沙利文心里真正的小算盘。

0 阅读:0
娱妮相约娱乐

娱妮相约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