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基辛格曾经预言称: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 这位见证过百年地缘博弈的战略家,早就在达沃斯论坛上点透了关键——乌克兰本应是俄欧之间的和平桥梁,而非遏制对方的前哨。可惜西方政客和军工集团没听进这句忠告,硬是把东欧变成了战场。 谁能想到,这场打了三年半的战争,最先扛不住的不是焦土上的俄乌,也不是隔岸拱火的美国,而是被绑上战车的欧盟,尤其是号称“欧洲工业心脏”的德国! 俄乌伤亡数字触目惊心,乌克兰从4300万人口跌到不足3300万,俄罗斯伤亡也逼近百万,但两国都有支撑战争的底线。乌克兰靠西方援助续命,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亚洲补亏空,美国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炸了北溪管道,断了欧洲的低价俄气,转头就把自家高价液化天然气卖过来,军工复合体还借着援乌订单赚得手软。欧洲人掏着真金白银,却成了最大的冤大头。 德国的日子简直苦不堪言。2021年还能买到55%的低价俄气,现在占比跌到1%都不到,工业电价直接飙到美国的8倍。那些依赖能源的工厂,要么裁员关厂,要么卷铺盖跑路。 巴斯夫砍掉10亿欧元成本,把氨生产厂减半,转头砸200亿欧元去中国湛江建厂;杜塞尔多夫那家百年钢管厂,直接永久关门,工人们在厂门口徘徊的样子,成了工业衰落的活招牌。 民生更是雪上加霜。一套70平米的公寓,一年供暖费就要1180欧元,比冲突前翻了好几倍。德国老人舍不得开暖气,裹着毛毯做饭的视频,在网上刷一次就让人揪心一次。 英国也好不到哪去,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19.5%,西班牙通胀率飙到37年来最高,整个欧洲都被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压得喘不过气。这哪里是制裁俄罗斯,分明是在自我惩罚! 更讽刺的是,欧盟搞了19轮对俄制裁,结果全成了回旋镖。想禁运俄油,却被俄罗斯的“影子舰队”绕开,原油经印度加工后,又以高价卖回欧洲,形成一个荒诞的循环。 匈牙利总理早就直言,这种制裁等同于经济自杀。可欧盟还是硬着头皮推进,因为在俄乌问题上,他们早已失去了战略自主,成了美国的追随者。 美国还逼着北约国家把军费提到GDP的4%,本就经济承压的欧洲,还要额外掏出巨额资金援乌,国内福利缩水,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 基辛格后来改口说乌克兰加入北约是“适当结果”,但这改变不了欧洲被消耗的现实。他真正想提醒的,或许是欧洲不该把自身安全绑在别人的战车上。 俄罗斯能源去“美元化”加速,亚洲市场成了新靠山;美国巩固了在欧洲的影响力,只有欧洲在工业空心化、民生恶化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欧洲的困境,本质是战略短视造成的。明明可以在俄欧之间保持平衡,却偏偏选择站队对抗,结果把自己的能源命脉、工业根基都搭了进去。 这场战争让我们看清,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不会为欧洲的损失买单,俄乌冲突的尽头,可能是欧洲的经济衰退和战略收缩。 基辛格的预言,不是玄学,而是对地缘政治的精准判断。当一个国家放弃自主决策,盲目追随他人,注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乌现状 乌俄关系 美国对乌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