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这仗彻底绷不住了,俄军刚官宣控制全城后被俘的乌军就吐了猛料,声称最后几天连

康安说历史 2025-11-12 00:41:48

红军城这仗彻底绷不住了,俄军刚官宣控制全城后被俘的乌军就吐了猛料,声称最后几天连过期饼干都抢不着,渴了只能喝雨水伤员躺那儿也没人管,而这场熬了这么久的拉锯战终究还是垮了。 红军城从来不是普通小镇,作为乌东铁路公路枢纽,它是乌军向顿涅茨克前线输送物资的最后门户,从2024年夏天起就成了俄乌绞杀的焦点。 刚开始的时候,乌军还真撑住了。他们手里有张王牌——城里四百公里长的煤矿隧道,这些多层地道成了天然的防御工事。 俄军打炮的时候,乌军就躲进隧道,炮火一停就钻出来反击,还搞出个“无人机墙”战术,一千来人守着阵地,就能把俄军的坦克炸成废铁。 那时候俄军推进得特别慢,一天顶多挪几百米,打了大半年,也才控制东部百分之二十的地盘,国际上都把这阶段叫“猫鼠游戏”,俄军像猫似的慢慢磨,乌军像老鼠似的钻洞躲。 可战场的天平从2025年8月开始歪了。俄军换了战术,派来第十七万兵力的第五十一近卫集团军,搞起“蜂群穿插”——二三十人的小股部队趁着雾雨天,绕开无人机的监视,偷偷摸进城区。 8月12号那天,俄军一下子掐断了多布罗皮利亚到克拉马托尔斯克的公路,这是乌军最重要的补给线,这下前线的日子就难了。 乌军也拼过,第九十三旅和亚速旅组织反击,把突进来的俄军切成三个“口袋”,可架不住俄军越增越多,外围的包围圈越收越紧。 到了10月份,乌军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俄军占了费多里夫卡和科特林,已经推进到城区西部,控制了三分之一还多的土地。巷战打得越来越惨,三百来个乌军特种兵硬扛着,一个月毙了一千五百多俄军,可自己也快拼光了。 泽连斯基急了,11月4号亲自跑到前线督战,把第九十三旅、第一百一十旅这些精锐都派了上去,可兵力差距实在太大,泽连斯基自己都承认,俄军和乌军的兵力比是八比一。 真正压垮乌军的是后勤彻底断了。俄军把一半的滑翔炸弹都砸在了这儿,专门炸乌军的后勤点,无人机也盯着运输车队打。之前靠机降还能送点物资,后来俄军连空中通道都封死了。 美国战争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被包围的五千五百名乌军,每天都在减员,平均一天要倒下一百二十七人。有个亚速旅的军官被俘后说,好多士兵都是被逼着上前线,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心思打仗。 那些战俘说的可不是瞎话。最后几天,阵地里的粮食早断了,最早是压缩饼干,后来是罐头,最后连过期半年的饼干都成了宝贝,几个士兵为了半块饼干差点打起来。 水更成了奢侈品,自来水早停了,下雨的时候大家就抢着用钢盔接雨水,没下雨就只能舔树叶上的露水。 伤员最惨,绷带用完了就撕衣服,消炎药早就没了,伤口化脓发臭,只能躺在那儿哼哼,医护兵要么牺牲了,要么自身难保,根本顾不上他们。有个年轻士兵腿被打断了,躺了三天没人管,最后是俄军攻进来才把他救了。 11月8号那天,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向普京报告,彻底完成了对红军城的合围。到这会儿,乌军的抵抗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东北部那三平方公里的阵地,宽才一两公里,全靠高层建筑撑着,无人机天天炸,根本守不住。 11月初,俄军从东北、东南几个方向同时进攻,很快就控制了全城。这场打了快两年的拉锯战,终于以乌军的溃败收场。 算下来,双方在这儿都付出了惨痛代价。俄军伤亡十七万七千人,乌军虽然数字少点,但交换比是一比五,也就是说俄军死一个,乌军要赔五个。 可对乌军来说,丢了红军城,乌东的后勤线就断了,斯拉维扬斯克这些重镇也岌岌可危。更要命的是,西方援助也跟不上了,美国暂停了“爱国者”系统,欧盟的援助也拖拖拉拉,乌军想再组织反击,难上加难。 现在再看那些战俘的话,就能明白乌军不是败在武器上,是败在没饭吃、没水喝的绝境里。一座攥着后勤命脉的枢纽丢了,一支连基本生存都保障不了的军队,怎么可能守住阵地? 红军城的溃败,不止是一座城的丢失,更是乌军在乌东战场颓势的缩影——这场耗尽全力的拉锯战,他们是真的绷不住了。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