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没想到,法国也没想到,就连美国都看不下去了,中国的端午节竟然抢先一步被韩国申

史记越玉门 2025-11-12 13:17:00

德国没想到,法国也没想到,就连美国都看不下去了,中国的端午节竟然抢先一步被韩国申遗!而这样的事情还不是第一次,为什么韩国总爱抢中国文化遗产?   其实韩国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和咱们的端午节看着沾边实则根本不是一回事,咱们的端午节定在农历五月初五,核心是纪念屈原,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这些习俗传了几千年,脉络清清楚楚。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却要从农历四月初五折腾到五月初五,主打祭祀山神祈福,还有摔跤、荡秋千这些活动,说白了就是捡了中国端午文化的皮毛,换个包装就敢去申遗。   更让人无语的是2005年他们还真申遗成功了,咱们的端午节直到2009年才正式列入非遗名录,国际上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差点就以为端午起源于韩国。   这可不是孤例,韩国对中国文化的“觊觎”早就成了体系。   咱们传承千年的榫卯技艺,不用一根钉子就能让木构件严丝合缝,故宫、徽派民居全是这门手艺的杰作,结果韩国换个“韩式木构营建术”的名字就去申遗,里面的结构原理、连接方式甚至术语,和中国榫卯几乎一模一样。   还有中国的宣纸,被他们照搬工艺改成“韩纸”申遗成功,连原材料和书画用途都没怎么变。   四川自贡的彩灯技艺在海外火了,韩国立马跟风搞所谓传统花灯节,不少灯饰设计就是简单修改后就标上了韩民族文化标签。   傩戏面具也没能幸免,韩国博物馆里展示的一些面具图案,造型和中国傩文化的经典样式几乎没差别。   更离谱的是泡菜制作技艺,微生物组DNA比对显示,韩国泡菜和山东辣白菜菌群相似度高达88%,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豆酱,菌株特征和韩国大酱也基本一致。   说句实在的,韩国这么执着抢文化遗产,根源其实不难猜。   他们历史上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自身传统文化体系不够完整,想要在国际上树立文化自信,就想着走“捷径”。   把别人的文化改头换面据为己有,既能快速填补自身文化空白,又能通过申遗提升国际知名度。   加上这些年韩国擅长文化营销,抢得申遗先机后就大肆宣传,试图让世界认可这些文化源自韩国。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他们国内对民族认同的需求强烈,通过抢夺文化遗产能凝聚民众情感,转移一些内部矛盾。   但他们忘了,文化不是靠碰瓷和包装来的,没有千年传承的根脉,再花哨的营销也撑不起真正的文化底蕴。   好在中国早就不再沉默,这些年在非遗保护上做了实打实的努力。   从2006年首批公布国家级非遗项目以来,现在已经有六批共1557项,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博物馆成了常态。   “中国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让文化资料可视化、公开可查,数万名技艺传人也得到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2025年5月30日,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直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137项原始实证材料,对韩国五项已申遗成功的项目发起挑战,里面就包括江陵端午祭和所谓的大木匠技艺。   这些证据可不是空穴来风,宋代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里明确写了高丽仿汉俗赛龙舟、采艾草,元代《高丽史》也提到王室曾禁止模仿宋朝端午宴饮,3D建模分析还显示韩国大木匠技艺27道工序中有19道和中国北宋《营造法式》高度重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向韩国发出通牒,要求45天内提交反驳材料,否则就启动重新审查程序,严重者会撤销非遗资格。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也在2025年3月1日实施,首次将检察公益诉讼纳入法律框架,今年1到5月全国检察机关就办理了2160件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用法律手段守住文化根脉。   文化从来不是谁先注册就归谁,真正的传承藏在代代相传的习俗里,藏在有据可查的史料里,藏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韩国抢得走申遗的名头,却抢不走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更抢不走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咱们现在既要用硬核证据捍卫文化主权,更要好好传承和活化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知道端午的由来、榫卯的精妙、宣纸的韵味。   只有自己足够重视、足够了解,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让那些想抢文化的人无机可乘。   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传承和捍卫立起来的。   你觉得面对文化遗产被觊觎,除了拿出硬核证据维权,我们普通人还能做些什么来守护传统文化?

0 阅读:6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