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看错郑丽文了?在她统派团体的秋祭大会时,高调放话:两岸和解、两岸和平,但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统一”,她该不会以为,这样就能把大陆网友给糊弄住吧? 可郑丽文的整篇讲话,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两岸和平”、“两岸和解”、“两岸一家亲”,唯独“统一”这两个字,她一个都没提。 这就很有意思了,去一个为统一牺牲的先烈的场子,却只谈和平不谈统一,这背后到底是什么盘算? 这番操作,目标很清楚,就是为了争取那些害怕冲突、只求安稳过日子的中间选民,根据10月份的民调,赖清德虽然施政满意度只有34.9%,但在中性选民里头还抓着18%的支持。 这部分人,就是国民党必须抢过来的票仓。所以郑丽文打出“和平”这张牌,就是要迎合这部分民众的心理。 她的用词也经过了精确计算。民进党前民代林浊水就发现,郑丽文的演说里,“台湾”出现的次数比赖清德还多,而像“中华民族”这类词汇就讲得很少。 这显然是在努力贴近台湾本土的语境,为了2026年的地方选举和更长远的2028年大选做准备。 问题是,这种只讲一半的话术,自己内部就很难圆回来,她前脚还在纪念统一先烈的场合大谈和解,后脚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却又放出狠话,说“绝不放弃以武力保卫台湾”。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让她的和平论述显得很脆弱,更核心的问题出在她对“九二共识”的态度上,她嘴上说遵循,实际却把追求统一的核心给抽掉了。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就看不过去,直接批评这种做法等于掏空了“九二共识”的灵魂,不谈统一的和平就是没根的树。郑丽文那句“只要能保证和平,统一是可以谈的”,更是把统一从一个最终目标,降级成了一个可以拿来交换的筹码。 郑丽文走的这条路不是她首创的,这跟马英九时期的“不统不独”和朱立伦的“先经济后统一”思路差不多,都是想在各种压力下找条中间路线走。 毕竟国民党内有反对声音,外面有民进党的“绿色恐怖”紧盯着,还有美国的态度要顾忌,想走得太远确实很难。 跟党内过去两条路线比起来,郑丽文的选择就更显出现实主义。一条是连战当年的“破冰之旅”,那是敢于顶住压力、开创新局面的担当。 另一条是洪秀柱主张的清晰统一路线,那是敢于直面核心问题的勇气,郑丽文现在的做法,算是一种战术上的主动出击,敢走进统派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但战略上却选择了回避。 这种做法暂时稳住了局面,但终究只是个缓兵之计,大陆那边一边推出台胞“刷脸”通关的便利措施,释放善意。 另一边,福建舰这样的军事力量也在稳步发展。面对这样明确的软硬两手,这种模糊策略能撑多久,大家心里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