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在汉中饿得走不动时,摘了一树红果子吃,没死,还提了神。    

阿皮历史库 2025-11-13 10:46:23

1935年,红军在汉中饿得走不动时,摘了一树红果子吃,没死,还提了神。     1935年的寒冬,一支红军队伍在汉中的深山里艰难跋涉,随身携带的粮食早已耗尽,战士们饿得头晕眼花,每走一步都要拼尽全力。     就在这濒临绝境的时刻,有人发现山崖边的灌木丛上,挂满了一串串红彤彤的小果子,密密麻麻挤在枝头,像攒在一起的小红灯笼。     这些不知名的野果能不能吃?吃了会不会中毒?谁也没料到,这随手摘下的红果子,不仅救了大家的命,多年后还成了当地的“致富果”。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坚持斗争四年之久。     在粮食极度困难的时期,战士们实在撑不住了,顾不上多想,就摘下果子往嘴里塞。     果子入口带着几分酸涩,咽下去后却有淡淡的甜意漫开,喉咙里的干渴瞬间缓解了不少。     他们越吃越有劲头,把能摘到的红果子都揣进怀里,靠着这些果肉充饥,竟然慢慢恢复了体力,重新迈开了赶路的脚步。     直到后来与当地百姓相遇,大家才知道这种野果叫火棘果,在陕南一带早就有“救命粮”的说法,缺粮的年月里,山里人也靠它度过难关。     战士们走进深山,采摘火棘果,和着麦麸、红薯皮研磨后煮成“红果麦糊”食用,陕南地区的老人回忆,在那个艰苦岁月里,火棘果虽不能完全填饱肚子,但却足以救命。     火棘果的营养远超人们想象,它的维生素C含量每100克能达到80毫克以上,而普通橘子每100克仅含约28毫克,算下来差不多是橘子的三倍多,部分优质品种甚至能达到十倍。     除了维生素C,它还含有丰富的淀粉、钙元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正是这些营养成分,在关键时刻为红军战士补充了能量。     这种野果耐贫瘠、抗干旱,即便在荒坡石缝里也能扎根结果,就像当年在困境中顽强坚守的红军队伍。     岁月流转,当年的救命野果并没有被遗忘,当地人为了纪念那段红色历史,给火棘果起了个亲切的名字——“红军果”。     有人发现这颗承载着记忆的果子,不仅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口感和营养也适合开发成产品,于是试着开辟了20亩种植基地,专门培育优质火棘果。     火棘树生命力顽强,耐旱、耐涝、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在荒山荒坡上都能生长良好。     利用低效荒坡荒山发展火棘种植,既能增加植被覆盖,又能帮助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成熟的果子被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经过筛选、清洗、杀菌等多道工序,一部分被加工成果茶,低温烘烤后锁住天然果香,冲泡后酸甜适口。     另一部分被熬制成果酱,利用果子本身富含的天然果胶,不用额外添加凝固剂就能成型,抹面包、配点心都很受欢迎。     没人想到,这20亩地种出的“红军果”,竟然做成了年销售额五百多万的生意。     产品不仅在本地热销,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卖到了全国各地,不少消费者因为红色故事关注到它,品尝后又被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吸引。     小小的火棘果,从当年救急的口粮,变成了如今带动增收的特色产品,既延续了红色记忆,又点亮了乡村发展的新路。

0 阅读:129

评论列表

大中消息

大中消息

2
2025-11-13 11:49

[赞][赞][赞]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