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红旗特大桥引桥垮塌,承建单位曝光引关注 2025年11月11日16时许,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双江口山谷间传来巨响,国道317线红旗特大桥右岸引桥轰然垮塌,约130米长的桥体坠入足木足河,腾起的巨大烟尘迅速笼罩河谷。幸运的是,巡查人员在前一日已发现险情并实施交通管制,最终实现零伤亡,这场有惊无险的事故却引发了公众对工程安全的广泛热议。 这座被誉为“云中之桥”的特大桥,是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复建工程的核心节点,全长758米,主墩高达172米,桥面距谷底近200米,建成后连通马尔康、金川、壤塘三县,成为川西北高原的交通生命线。公开信息显示,项目承建单位为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桥于2025年1月14日完成主跨合龙,4月正式通车,至垮塌时投入使用仅7个月,造价高达3.08亿元。 关于垮塌原因,官方初步通报指向地质灾害。阿坝州交通运输局表示,垮塌源于山体滑塌引发的路基失稳,300余万立方的滑坡体裹挟土石冲击引桥,导致桥墩桩基被剪断,最终引发连续倒塌。专家分析指出,库区蓄水后水位周期性升降,反复浸泡冲刷本就脆弱的山体,加剧了地质失稳风险,而该区域位于龙门山断裂带,70%面积存在滑坡隐患,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不过,由于桥梁使用时间极短,仍有部分公众质疑是否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或地质评估不到位等情况,呼吁彻查是否存在“赶工期”“降标准”等问题。 此次事件也让工程质量终身追责制成为焦点。我国早在2014年就已确立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度,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主体对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质量安全承担终身责任。红旗特大桥2025年建成通车,显然处于该制度实施之后,且作为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需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这意味着无论最终调查结果是天灾还是人为因素,相关责任主体都需接受全面核查,若查实存在质量缺陷或监管失职,将依法追究终身责任。 事件曝光后,网友形成了多元讨论。不少网友为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点赞,认为巡查人员发现10厘米宽裂缝后24小时内完成交通管制,避免了重蹈陕西丹宁高速垮塌致62人遇难的悲剧,彰显了责任担当。也有网友理性指出,主桥在滑坡中纹丝不动,从侧面印证了工程主体质量可靠,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复杂性超出常规预判。同时,更多网友呼吁公开透明的调查进程,希望明确山体稳定性评估是否充分、库区水位影响是否提前预判等关键问题,让终身追责制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当地已成立专项处置工作组和事故调查组,专家团队正在现场开展详细勘察,后续将形成正式事故专报。红旗特大桥垮塌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作为投入巨资的重要基础设施,短短7个月即发生事故,无疑敲响了公共工程安全的警钟。公众期待调查结果能全面回应质疑,无论责任归于不可抗力还是人为因素,都应建立更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让终身追责制发挥震慑作用,筑牢基础设施安全防线。后续调查进展及责任认定情况,仍将持续受到社会关注。 信息来源 阿坝州交通运输局通报、项目公开招标信息、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度相关规定。 网络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