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芯与萝卜快跑:百度“起大早,赶大集”的技术底气】 如果你还只把百度看作一家搜索公司,那么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发现百度。在百度世界2025的舞台上,一个清晰的认知被刷新:原来,昆仑芯是百度的! 而这,正是百度以“起大早,赶大集”的长期主义,交出的一份关于“内化AI能力”的硬核答卷。 我们都知道萝卜快跑——它已是全球出行服务次数第一的无人驾驶平台,服务超1700万次,覆盖22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长期深耕与技术沉淀。 而当大会上发布新一代昆仑芯时,许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百度不仅在自动驾驶应用端跑出行业领先,更在底层算力领域筑牢根基。 百度是全球少数几家真正具备“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全栈AI能力的公司。昆仑芯从2011年基于百度真实业务场景起步,已成功迭代多代,累计完成数万卡部署。新一代昆仑芯M100、M300发布。新一代天池超节点将卡间互联带宽提升4倍、性能提升50%,甚至单个天池512超节点即可支撑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这正是百度AI技术能全面落地的底气所在,昆仑芯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的算力底座,萝卜快跑则在应用端实现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从芯片到框架,从模型到无人车应用,百度的全栈技术闭环,让AI能力不再悬浮于实验室,而是真正“内化”为可规模化落地的解决方案。 百度的AI之路,是一场典型的“起大早,赶大集”。早在行业追逐风口之前,百度已默默投入芯片研发与自动驾驶技术。今天,当我们在自动驾驶、AI芯片、数字人等多个“集市”上,同时看到百度收获丰硕成果时,我们才真正理解:机遇,永远奖励那些坚持长期主义的人。昆仑芯与萝卜快跑,不仅是百度的技术名片,更是中国AI产业“内化能力、效果涌现”的生动注脚。这条路,百度出发得早,坚持得久,如今,正迎来属于它的丰收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