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法院裁决跨国公司败诉!丰当溃坝案,必和必拓被判担责】2015年11月5日的

孙王良评 2025-11-16 08:52:50

【英国法院裁决跨国公司败诉!丰当溃坝案,必和必拓被判担责】2015年11月5日的那个夜晚,丰当铁矿的尾矿坝轰然决堤,泥浪吞没村庄,至少19条生命被夺走。那条被当地土著视为圣河的多西河,被大量有毒铁矿废料覆盖,近600公里的水道遭到破坏,淡水鱼尸体堆积成山。十年过去,这些画面没有褪色。如今,伦敦高等法院的一纸裁决把这场悲剧又一次推回公众视野:英国法官菲诺拉·奥法雷尔认定,必和必拓对那场灾难应承担责任,理由是对尾矿坝监管疏忽或缺乏必要应对措施,溃坝“原本可以避免”。这是一个跨国纠缠的法律与道德故事。涉事尾矿坝由萨马科运营,股权是必和必拓与巴西淡水河谷各占一半;事故发生时,必和必拓在英国设有全球总部之一。受害者和社区没有停止过追索:2018年,约60万名受害者和31个社区在英国发起集体诉讼,索赔高达360亿英镑。案件在伦敦法庭审理始于2024年10月;同年10月,涉事企业与巴西政府达成赔偿协议,三方同意支付1700亿雷亚尔(约合310亿美元)。巴西最高人民法院去年裁定涉事企业不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赔偿与刑责走上了不同轨道。英国法庭的裁决并非对赔偿数额的终判,而是对责任的认定。奥法雷尔在长达222页的判决书里写道:溃坝的风险可见于前,继续加高坝体的决定“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企业行为与人命损失之间的距离。必和必拓当即表示将提出上诉,并称在巴西已与政府达成赔偿,英国诉讼“本无必要”。金融市场给出了即时反应:公司股价在伦敦交易所下挫超过2%。法庭认定责任的那一刻,不只是对一家跨国矿企的法律逼问,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跨国经营中监管漏洞与治理失衡的影像。在矿业这样的高风险行业,尾矿坝不是技术细节,而是生死线;监管不是书面承诺,而是对生命与生态的最后防线。英国法官的文字提醒世人:可以预见的风险,若被忽视,便成为灾难的因子。受害者的维权之路显然不会因此停步。2026年10月将开启赔偿金额第二阶段审理,判赔时间表或将拉长至2030年以后,正如分析师所言,诉讼充满不确定性。实践告诉我们:跨国赔偿、司法管辖与执行,往往比灾难本身更复杂。巴西国内的赔偿协议与英国法院的责任认定在法律层面上并非完全重合,这使得受害群体面临法律路径的多重选择,也使得正义的兑现变得缓慢而曲折。环境损害的尺度冷冰冰。研究显示,多西河受损严重,淡水鱼大量死亡,河流生态难以恢复。对于将河流视为圣河的土著居民而言,那不仅是自然资源的丧失,更是文化与记忆的撕裂。金钱或许能补偿部分经济损失,却难以复原那些被夺去的传统与生活方式。1700亿雷亚尔的数字震撼,但数字之外有一条河无法用货币衡量。企业层面的反应也带着惯有的商业逻辑。必和必拓强调已与巴西政府达成赔偿,并计划上诉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英国诉讼。这是一种标准剧本:以和解与上诉并行,试图在不同法域间寻求利益与声誉的平衡。股市反应、公司表态、法律抗辩,这些都是跨国公司治理的常态操作。但每一次法律程序的延展,对受害者意味着更长的等待和更多的不确定。这一事件给监管者、投资者和公众都留下了醒目的课题。监管是否到位?企业在海外投资时的风险管理与社会责任如何落地?当事故发生后,跨国赔偿框架如何高效而公正地运作?英国法院的裁决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提示:监管缺失与决策失误有后果,司法可以跨境追责。对那些以利润为先、以合规为轻的经营模式,这是一次警示。审判尚在继续,话题不会就此消散。受害者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救济,河流需要的是长期修复计划,社会需要的是对企业责任的重新审视。对于企业而言,合规不是表面公关,责任不应只在账面上计算;对于市场和监管机构而言,跨国经营的监督机制需要更有力、更透明。回到那些被淹没的村庄和被污染的河流,法律文本的字句会不会带来真实的改变?这个问题留给时间回答。法庭的锤声能唤醒公众的注意力,但真正的修复在于制度的改进、在于对生态和人权的长期承诺。无论最终赔偿数额如何,丰当溃坝当年的泥土与记忆,已经镌刻在历史里,提醒每一个翻动全球资源的人:资源背后是人,是文化,是未来的生活。当法槌落下,法律开启了追责的通道;当判词被朗读,公众得以再一次看见那条被污染的河。然而,真正的问责不只在法庭里,它还需要流入公司治理、监管执行与社区修复之中。那样,河流才有可能慢慢清澈,失去的生活才有可能重建。

0 阅读:4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