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那志东说:“当时,我在接到《沉默的荣耀》剧组的邀约 揣着刚打印的角色资料就去了试镜间,杨亚洲导演抬头瞅他一眼,手里的剧本都没放下,直接说“你这身板太利落了,陈将军可不是这样”。 那志东当时穿着修身运动衣,常年健身练出的八块腹肌轮廓都藏不住,可导演办公桌上摆的陈宝仓将军照片里,老人面颊饱满,身形微胖,透着沉稳厚重的气场。 他没急着辩解,指尖摩挲着资料上“陈宝仓将军 抗日烈士”的字样,这不是虚构的角色,是1950年在台湾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BRTV每日文艺播报11月14日的专题里详细讲过他的事迹。 “导演,给我四十天,我把将军的‘形’和‘神’都带来”,他说这话时没拍胸脯,只是眼神特别定,像在跟历史许下承诺。 从那天起,他的健身教练彻底“失业”了,以前凌晨五点的晨跑改成了卧床休息,蛋白粉换成了高热量的红烧肉、糖醋排骨,每顿都吃到撑得弯不下腰。 你能想象吗?一个每天雷打不动跑五公里的人,突然要天天窝在沙发里,连喝水都要算着热量,朋友来家里做客,看见他捧着油饼往嘴里塞,都以为他中了邪。 第十天的时候,他站在秤上看着数字跳了八斤,可镜子里的自己还是透着“精干”,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脆起来翻陈将军的回忆录,看到“后勤补给连三天没合眼”的段落,突然懂了什么。 他不再硬塞高热量食物,而是学着将军当年的作息,跟着剧组的后勤组体验生活,扛着模拟弹药箱在片场走,晒得皮肤黝黑,腰也因为长期负重慢慢沉了下来。 四十天期满,他再出现在导演面前时,穿着将军常穿的粗布军装,肚子微微隆起,笑起来眼角的纹路都带着岁月的厚重,导演只看了一眼就拍板“就是你了”。 真正的考验在威海的那场纪念活动上,他穿着戏服演绎将军送粮的片段,台词没几句,只是蹲在地上给“士兵”分馒头,动作迟缓却有力。 台下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突然哭出声,颤巍巍地走上来抓住他的手,“你跟我父亲当年太像了,他也是这样,自己饿着也要把粮分给战士”,老人的父亲正是陈将军麾下的后勤兵。 那一瞬间,那志东突然明白,自己增的不是三十斤肉,是对英雄的敬畏,是让历史“活”过来的重量,他当场给老人鞠了个躬,说“我只是在学着成为他”。 戏播完后,不少流量剧组找他,开出的片酬是这部剧的三倍,他都推了,转而扎进后勤兵题材的纪录片筹备中,跟着老兵去当年的补给线采风。 他说“陈将军的故事告诉我,英雄不只是冲锋陷阵的人,那些沉默的守护者更该被记住”,这话被收录在《中国文艺报》2025年的演员专访里。 你觉得这种“把角色刻进骨子里”的坚持,是不是演员最该有的样子? 信息来源:BRTV每日文艺播报2025年11月14日专题报道、《中国文艺报》2025年“致敬英雄”演员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