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方高层突然宣布了,中方将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的消息。这一步的信号很清晰:就是要

老刘的大局观 2025-11-17 12:02:38

泰方高层突然宣布了,中方将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的消息。这一步的信号很清晰:就是要稳供应稳预期。按照2024年的最新数据测算,我国去年大米进口总量166万吨,50万吨约占这个数字的三成,比去年全年从泰国进口的47万吨还多一点,说是补位却带着实打实的力度,核心就是把口粮盘子铺得更稳,不是要替代国内产能。 有意思的是,这个采购时机踩得特别准。2025年泰国大米日子不好过,开泰研究中心预测出口总值会创四年新低,价格较去年跌了超25%,4月时代表性精米价格更是同比大降31%,库存过剩让泰方急需稳定买家。 而我国这边,虽然2024年稻谷产量达2.0753亿吨,口粮自给率完全有保障,但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每11个人里就有1人面临饥饿,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让国际粮价波动难测,多一个靠谱的供应渠道就多一层底气。 这背后其实是我国粮食进口的多元化智慧,和大豆拓展多国供应渠道的思路一脉相承。 过去我国大米进口主要依赖缅甸、泰国、越南三国,2024年这三国占比超七成,这次加大对泰国的采购,既平衡了来源国结构,又趁着国际米价低位锁定成本,堪称一举两得。 而且采购的大概率还是精米这类国内需求缺口较小的品种,既不冲击国内市场,又能丰富市场选择,符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事儿还踩着中泰建交50周年的节点,两国农业合作正从单一贸易升级为深度协同,刚成立的热带蔬果联合实验室就是明证。 50万吨订单不仅是生意,更是对双边农业合作的加码,泰方有产能、我方有需求,形成了稳定的互补格局。 说到底,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采购,而是用市场化手段应对全球粮食风险的精准操作,既稳住了国内口粮预期,又帮合作伙伴纾解了困境,更筑牢了粮食供应链的韧性,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安心。

0 阅读:1
老刘的大局观

老刘的大局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