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日本宣布了 11月16日,日本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和政务调查会长本庄知史严厉批评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称其涉台言论“越界”。(光明网) 11月7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中,针对在野党议员“台海冲突时日本应对”的质询,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明确表示:若台海冲突引发“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日本可依据2015年新安保法行使集体自卫权。 此表述看似隐晦,实质指向“台湾有事时日本可能直接出兵介入”。1972年中日建交达成“一个中国”原则共识后,历任日本首相从田中角荣至安倍晋三,均对涉台军事表态保持克制,“台湾有事”的表述亦极少使用,高市此举无疑是突破外交底线的冒险行径。 野田佳彦作为2011年至2012年执政的资深政客,他亲历中日钓鱼岛争端引发的外交危机,深知涉台议题的敏感性。 1996年当时台海危机升级,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举行大规模军演,美国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介入并施压日本联合参与“威慑行动”,桥本政府以“宪法第九条限制”婉拒,文件明确记载“涉台军事表态将直接引爆中日关系,危及经济与安全利益”。 高市早苗贸然突破涉台言论红线,并非临时起意,背后存在三重战略考量。 首先是自民党内部派系博弈,她所属的“石原派”由极右翼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创立,一贯以强硬对华立场为标识,而近期自民党总裁选举已进入预热阶段,高市需通过激进涉台言论争取党内保守派及右翼选民支持,巩固派系基础。 其次是契合美国印太战略,11月初美日“利剑-2025”联合军演落幕,此次军演投入兵力达10万人,首次纳入“台海应急响应”“联合夺岛”等科目,高市的表态实则是向美方释放战略协同信号,以换取美国在安保合作中的更多支持。 最后是转移国内矛盾,日本三季度GDP环比下降0.5%,核心CPI同比上涨3.2%,民生不满情绪上升,强硬外交姿态成为转移民众注意力的传统手段。 务实派的反对,本质是对“政治账”与“经济账”的清晰研判。经济层面,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达3200亿美元,日本汽车产业对华出口占比超30%,半导体材料对华依赖度高达60%。 以丰田汽车为例,其在华年销量达180万辆,占全球销量的28%,武汉研发中心为丰田亚洲核心技术基地,高市言论发布后,丰田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2.3%,半导体巨头信越化学亦发布预警,其对华硅材料出口占全球份额40%,若中日关系恶化将直接影响企业运营。 日本经团联会长十仓雅和不仅私下向政府提出警示,更牵头组织丰田、索尼、松下等20家龙头企业召开闭门会议,形成《对华经贸风险提示函》提交自民党总部。 宪法层面,2014年安倍晋三时期解禁集体自卫权时,明确限定“仅限日本本土或盟友遭直接攻击”,且需满足“最小限度使用武力”等条件,高市将“台海冲突”直接等同于“日本存亡危机”,明显突破此前解释框架,石破茂等务实派担忧此举可能引发国内宪法争议与国际社会质疑。 美国表面支持日本强化“台海介入”姿态,实则预留战略退路。11月1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回应时,仅模糊表示“支持日本提升防卫能力以维护地区稳定”,未提及“共同出兵”或“协防台湾”,这与1996年美国国防部长佩里直接施压日本联合介入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11月10日和11月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已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台湾有事构成存亡危机事态”的言论作出了严正回应,指出其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产经新闻》刊发社论为高市的言论辩护,标题为“展现日本防卫决心,应对台海变局必要之举”;《朝日新闻》则由资深评论员丸山直树撰写专栏,指出“将日本国家命运与台海议题绑定,是极具风险的战略决策,将使日本陷入外交困局”。 民间层面,东京、大阪等主要城市陆续出现小规模抗议活动,11月15日东京涩谷街头聚集500余名民众,举着“反对战争”“重视民生而非地缘博弈”的标语,抗议组织者、市民团体“和平之翼”代表山田智子表示:“政府不应以民众的安全和生计为代价进行政治博弈。” 日本涉台表态的“越界程度”与中美博弈强度呈正相关。2010年前后,中美实力差距较大,日本GDP仍居全球第二,当时菅直人、野田佳彦政府在涉台问题上保持克制,避免直接刺激中国;近年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日本极右翼势力借机抬头,持续试探涉台红线。 务实派的存在,始终是遏制冒险路线的重要力量。石破茂正联合自民党“岸田派”“麻生派”等12名资深议员,拟向国会提交“涉台言论规范提案”,明确要求政府发表涉台军事相关言论前,需经内阁安全委员会集体审议并提交国会备案,从制度层面约束极右翼冒险行为。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日本最大在野党批高市早苗“言论越界”“认知不足” 光明网2025-11-16 2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