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德国总理默茨这番强硬表态,可不是一时兴起的随口一说。就在他发表声明的同一天,德国联邦教研部启动了一项名为"6G-ANNA"的研发计划。这个由诺基亚牵头,空客、博世、西门子等巨头参与的联盟,计划投入7亿欧元攻关6G技术,目标是在六到八年内推出全球首个6G标准规范。默茨同时还计划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数字主权峰会,共同探讨如何摆脱对中美科技巨头的依赖。 德国运营商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目前德国国内近六成的电信设备来自中国,华为凭借更高的性价比一直是运营商们青睐的合作伙伴。现在要全盘更换,据彭博社披露,光硬件成本就可能超过20亿欧元。这笔巨额开支很可能要由德国纳税人买单,用来补偿电信运营商,而这还只是看得见的直接成本。 替换中国设备可不是换个零件那么简单。英国的经验表明,整个替换过程需要18到24个月,期间还可能严重影响网络扩张和服务质量。德国的5G建设本来就在关键期,这样一折腾,很可能让整个进程延迟至少三年。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拖延会直接影响到德国的"工业4.0"战略,一些原本在测试自动驾驶技术的德国公司,因为5G建设停滞,已经考虑迁往网络条件更好的新加坡。 默茨嘴上说着要与中国技术在6G领域彻底切割,转头却承认中国是德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坦言"做不到彻底脱钩"。这种矛盾心态暴露了德国对华政策的真实困境——既想在安全上追随盟友,又舍不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德国汽车业四成利润来自中国市场,巴伐利亚州的车企们对政府的对华强硬姿态忧心忡忡。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十年前"棱镜门"事件曝光美国监听默克尔手机时,德国也只是口头抗议。如今对中国设备的安全性质疑,却始终拿不出任何公开证据。这种区别对待,让所谓的"国家安全"理由显得格外苍白。 就在德国忙于拆除中国设备的同时,华为的全球业务仍在稳步推进。除了中国,全球使用华为5G服务的人数超过32亿。在东南亚和非洲,华为的5G技术正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产销升级。即使在欧洲,华为也与300多家企业保持着合作,其中包括德国的博世、西门子等工业巨头。 德国想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技术领域的"自力更生",但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代价高昂。当德国工人拧下基站上最后一颗中国设备的螺丝时,他们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关上了通往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大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